鸠摩罗什
诗句: - 尔时,维摩诘问众香菩萨:「香积如来以何说法?」 - 彼菩萨曰:「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 译文: 在这时,维摩诘向众香菩萨问道:“香积佛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导呢?” 众香菩萨回答说:“在我们的净土里,佛陀没有使用任何文字语言来传法,而是通过散发各种香料来引导众生修行正道
诗句:百千天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译文: 维摩诘在法会上,用神通力向众生展示,他所在的上方世界有一片佛土,名为众香国,其佛号为香积佛。此国所产的香气胜过十方诸佛世界的众生和菩萨们的香气,堪称第一。 注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意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是佛教中修行者的最高目标。百千天人,指的是众多天界的众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维摩诘的神通力向众生展示了一个极乐世界——众香国
诗句 维摩诘所说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著于相
诗句及译文 维摩诘所说经 ·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诗句: - 乐实菩萨曰: "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译文: - 乐实菩萨说:“真实与虚假被定义为两种。能够看见真实却仍然看不见真实的人,更不用提那些看不到真实的东西的人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肉眼能看到的,只有通过智慧的眼睛才能看到
诗句 1.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2. 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3.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4.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5.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6.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7.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8.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9.
诗句翻译 1. 维摩诘所说经·入不二法门品第九 - 维摩诘讲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多》中提到“入不二法门”是佛教修行的重要阶段。这里的“法门”指的是通向涅槃的道路,而“不二法门”意味着在理解佛法时,不应区分正道与邪道、善行与恶行。 - 译文:福田菩萨说:“行为、罪行和不动性行为构成三行,它们的实性即是空,如果对这些三行都不执着,就能达到不二法门。” - 注释:此处提到的“福行”
诗句 维摩诘言:「仁此大众,无乃可耻?」 文殊师利曰:「如佛所言:勿轻未学。」 译文 维摩诘说:“诸位菩萨,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文殊师利回答说:“就像佛所讲的:不要轻视那些尚未学习的人。” 注释 1. 维摩诘:指维摩诘居士(一位著名的佛教居士),他以其智慧和辩才闻名。 2. 仁此大众:这里的“仁”是尊敬的意思,而“大众”指的是众多的菩萨和信众。 3. 无乃可耻:意为难道不觉得有些羞耻吗?
维摩诘所说经 · 香积佛品第十 译文:时化菩萨,已经接受了钵饭,与那九百万菩萨一起,承受佛的威神和维摩诘的力量,在那世界里忽然消失,一刹那间,就到了维摩诘的住处。那时维摩诘,立即化作了九百万师子座,严整美好如同从前,所有的菩萨都坐在上面。这个化菩萨,用满满的钵饭去喂维摩诘和饭香普熏毗耶离城,以及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一切众生。这时毗耶离的婆罗门、居士等,闻到这香气,心里感到无比愉快,赞叹未曾有
维摩诘所说经·香积佛品第十 于是舍利弗心生疑惑:“日时即将来临,诸位菩萨将在此何食?” 此时维摩诘心知其意便开讲:“佛说八解脱法,仁者受持修行,岂可杂欲而听闻佛法乎?如欲进食,且待片刻,当令汝等得未曾有之美味。” 此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以神通之力向大众展示,上方界分中,超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现今存在。该国香气,比十方诸佛世界与人天所闻之香,最为第一。彼土无有声闻、辟支佛名
诗句解释 随彼之所须,得入于佛道: 这句诗意味着根据对方的需求或条件来获得通向佛道的途径。"随彼之所须"指的是顺应对方的需要或条件;"得入于佛道"则是说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佛教的修行途径。 以善方便力,皆能给足之: "以善方便力"是指运用善良和智慧的方法;而“皆能给足之”意味着无论需求如何,都能够满足。这里强调了通过善巧方法可以满足一切众生的需求。 如是道无量,所行无有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