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译文: 文殊师利向维摩诘问道:“菩萨如何观照众生?” 维摩诘回答道:“就像幻术师看到他所创造的人一样;菩萨观众生也是如此。智者见到水中的月亮,就像镜子中反射出自己的影像,像火在炎热时燃烧,像呼喊声在空气中传播,像在空中飘游的云朵,像聚集的水珠,像水上的泡沫,像芭蕉坚硬的部分,像长久存在的电光,像第五大阴天,像第六大黑暗,像第七情欲,像十三个入处,像十九界
诗句: ```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 注释: - 舍利弗:梵文为Sariputra,意为“贤者”。 - 此室:指佛祖的住处。 - 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表示佛教中有许多难遇之法。 - 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询问谁能看到这难遇之法而不去思考,反而满足于听闻佛法。 译文: 舍利弗,你的房间里总是显现着一些罕见的佛法
诗句: 尔时,舍利弗见此室中无有床座,作是念: 斯诸菩萨、大弟子众,当于何坐? 释义:此时,舍利弗看到这个房间里没有床和座位,他这样想:这些菩萨和大弟子应该在哪里坐下? 译文: 那时,舍利弗看见这个房间里没有床和座位,他就在思考:这些菩萨和大弟子应该在何处坐下呢? 关键词:尔时、舍利弗 注释:此处“尔时”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时间点;“舍利弗”是指释迦牟尼的一个弟子。 诗句: 长者维摩诘知其意
诗句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问: "善、不善孰为本?」 答: "身为本。" 问: "身孰为本?」 答: "欲贪为本。" 问: "欲贪孰为本?」 答: "虚妄、分别为本。" 问: "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 "颠倒想为本。" 问: "颠倒想孰为本?」 答: "无住为本。" 问: "无住孰为本?」 答: "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译文 维摩诘
【诗句释义】 维摩诘所说经 · 不思议品第六 大迦叶说是语时,三万二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译文:当大迦叶讲述这段话的时候,有三千零二百个皇帝都发起了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注释:此句中"三万二千天子"指代的是听众的数量,即三千零二百位皇帝。"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佛教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达到无上正等正觉之心。 【诗句释义】 尔时,维摩诘语大迦叶:「仁者!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中作魔王者
诗句 维摩诘所说经 · 不思议品第六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能以神通现作佛身,或现辟支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帝释身,或现梵王身,或现世主身,或现转轮王身。又十方世界所有众声,上中下音,皆能变之令作佛声,演出无常、苦、空、无我之音,及十方诸佛所说种种之法,皆于其中,普令得闻。」 舍利弗!我今略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之力,若广说者,穷劫不尽。 是时,大迦叶闻说菩萨不可思议解脱法门
维摩诘所说经 · 观众生品第七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
``` 文殊师利!是为有疾菩萨调伏其心。为断老、病、死苦,是菩萨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为无慧利。 注释:此句讲述的是文殊师利与维摩诘的对话,维摩诘在此处以病示人,教导文殊师利如何通过调整心态来面对生命中的痛苦,包括老化、疾病和死亡等。 ``` 彼有疾菩萨,应复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观时,于诸众生,若起爱见大悲,即应舍离。所以者何?菩萨断除客尘烦恼而起大悲
维摩诘所说经 · 不思议品第六 说是语时,五百天子,于诸法中得法眼净。译文:当说这段经文时,有五百位天子得到了对佛法的彻底了解。 尔时,长者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仁者游于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国,何等佛土,有好上妙功德成就师子之座?」译文:此时,长者维摩诘向文殊师利提问:您游览过无数个世界之后,认为哪些国家的佛教最为完美和崇高? 文殊师利言:「居士!东方度三十六恒河沙国,有世界名须弥相,其佛号须弥灯王
诗句: 维摩诘语舍利弗:「就师子座!」 舍利弗言:「居士!此座高广,吾不能升。」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为须弥灯王如来作礼,乃可得坐。」 译文: 维摩诘对舍利弗说:“去师子座!” 舍利弗回答说:“居士!这个座位非常高广,我无法上去。” 维摩诘说:“只有你才有资格去,为你是须弥灯王如来的弟子,才能坐在那里。” 舍利弗又说:“居士!从来没有人能坐到这样高的座上,就像这间小屋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