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诗句 1. 维摩诘所说经 · 不思议品第六:这是《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一篇,讨论了菩萨在不可思议解脱中的境界。 2. 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此句是对话的开头,舍利弗询问住不可思议解脱菩萨的事迹。 3. 「又舍利弗!…」:重复前一句话,强调对话的继续。 译文 1. 「维摩诘所说经 · 不思议品第六」,是《维摩诘所说经》中的一篇文章,讨论了菩萨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 2. "又舍利弗!
``` 诗句逐句释义: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 1.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 解释:佛告诉弥勒(长者子),他需要前往维摩诘那里探视病情。 - 背景:在《维摩诘经》中,佛祖邀请了几位弟子前去访问维摩诘,以了解他的健康状况并探讨佛教义理。 2.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 解释:弥勒回应佛说,他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次的访问任务。 - 原因
维摩诘所说经 ·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水、火、风大,亦复如是。而众生病从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译文: 回答道:"这种病并不是大地引起的,也不脱离大地;水、火、风等也是这种情况。然而,众生的病是由于四大而产生的,因为人们生病了,所以我也会生病。"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疾菩萨?」 译文: 此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道
维摩诘所说经 · 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 文殊师利!彼有疾菩萨,应如是观诸法。又复观身无常、苦、空、非我,是名为慧;虽身有疾,常在生死,饶益一切而不厌倦,是名方便。又复观身,身不离病,病不离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为慧;设身有疾,而不永灭,是名方便。 文殊师利!有疾菩萨,应如是调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复不住不调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调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调伏心,是声闻法。是故菩萨不当住于调伏
【注释】 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时代的一位著名的居士。文殊师利:梵语“文殊”译为“声闻”,意为“智慧”。菩萨道行中,最上乘者称为“法王子”或“法藏王”,“师利”是其名。疾:病痛。问疾:探望病人问安。文殊师利:即文殊菩萨。将:率领、带领。所将大众:率领的众多菩萨、弟子等。八千天子:指八方来问候病情的天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无上正等正觉”之心,意即最高的觉悟和智慧。 【赏析】
诗句翻译: 佛告罗喉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罗喉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喉罗,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 ”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喉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
维摩诘经 · 菩萨品第四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弥勒菩萨应当让他们(即天子们)放弃对‘菩提’(觉悟、智慧)的执着和分别。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不人是菩提,无贪著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
维摩诘经 · 菩萨品第四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答我言:吾从道场来。’我问:‘道场者何所是?’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忍辱是道场
诗句: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译文:此时,佛陀告诉文殊师利说:“你去吧,去探望维摩诘的病情。” 注释:尔时,指的是这个时候。文殊师利,佛教中著名的菩萨之一,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诗句: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无碍,一切菩萨法式悉知,诸佛秘藏无不得入,降伏众魔,游戏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虽然,当承佛圣旨,诣彼问疾。」 译文
诗句 1. 文殊师利言: 表示提问者,即文殊菩萨。 2. 如是,居士!: 表明接下来的对话是关于一个居士(可能是指一位有疾病的人)的。 3. 若来已更不来: 表达居士如果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又离开,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4. 若去已更不去: 表示即使居士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或她的影响仍然存在。 5. 所以者何?: 引出原因。 6. 来者无所从来,去者无所至;: 解释为什么居士会存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