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
维摩诘经·方便品第二 在维摩诘居住的城邑,有位名叫维摩诘的大富长者,他供养了无量大佛,深植善根,修得无生忍果;他的辩才无碍,游戏神通,总持诸法,无所畏怯;降伏魔怨,深入佛法之门;善于智慧度化,通达方便之法;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他在佛道上已久,心性已经纯朴善良,决定信奉大乘佛法;所作所为都能妥善思考,住于佛威仪之中,心如大海一般宽广;佛尊、弟子、释迦牟尼
诗句: -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 注释: 维摩诘,又称净行,是古代印度的一位高僧。此经是讲述维摩居士与释迦牟尼佛的一场对话,内容涉及佛教哲学和伦理道德。佛国品第一指的是这部《维摩诘经》的第一品,主要讨论了佛陀在众弟子中的形象及其教诲。 - 译文: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赏析: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
诗句 ```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其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 译文 如同这样,宝积!菩萨若能遵循内心的纯净之心,就能发挥其能力;通过发挥能力,就能深入到内心;深入内心
诗句: 1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见一切众生,应当唱言。汝等众生尽应受三归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 2. 是菩萨若不教化众生者,犯轻垢罪: - 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花供养,四众听者下坐
这首诗是《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的部分内容。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如是我闻:我听到了这段经文。 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 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过去诸菩萨已诵,未来诸菩萨当诵,现在诸菩萨今诵。诸佛子谛听,此十重四十八轻戒,三世诸佛已诵当诵今诵,我今亦如是诵。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我今在此树下,略开七佛法戒
若佛子,一切不得受别请利养入己。若此利养属十方僧,而别受请即取十方僧物入己。犯轻垢罪,若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及一切檀越,请僧福田求愿之时
这首诗来自《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是一部著名的佛教经典,描述了一位名为维摩诘的菩萨如何与佛交流并得到智慧的故事。诗中详细列举了众多菩萨、天界神祇、以及各种众生,展示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佛教世界。 诗句与译文: - 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 诸菩萨,等观者,不等者,定自在王,法自在王,法相者,光相者,光严者,大严者,宝积者,辩积者,宝手者,宝印手者,常举手者,常下手者,常惨者,喜根者,喜王者
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痴人。若老若少无前无后。坐无次第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后者后坐。而菩萨不次第坐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应教化一切众生。建立僧房山林园田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所。一切行道处。皆应立之。而菩萨应为一切众生讲说大乘经律。若疾病国难贼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