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解析】 此诗作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诗人当时正在日本。诗中描写的是金城山的景色,并抒发了对马公墓和俞大猷的怀念。首联点出“金城”,颔联写马公墓,颈联写俞大猷的事迹,尾联写对马公的追思。 “郁郁金城山,上有千岁松”,开首两句,点出了金城山的位置和山上的景物。“郁郁”二字用来形容山色葱茏、茂密,给人以雄伟、庄重之感;“千岁松”三字则表明山势险峻、高大,给人以苍劲雄奇之感。这两句为下文作了铺垫
说潮五古十七首之九 道学在东南,维潮亦兴起。 卓哉郑与郭,学习为晦翁喜。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 晦翁生南渡,志锐雪国耻。 登朝曾几日,侃侃论国是。 斯岂腐儒能,何乃丛众毁? 宋亡于道学,妄者尚集矢。 安知翁之徒,磊落多国士。 斥逐未能用,炎精乃不祀。 统在道自尊,人心终不死。 鸣泉落汉声,至今震里耳。 平生愧失学,用晦契微旨。 何当构拙窝,吾从子朱子。 注释: 说潮五古十七首之九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七 【注释】: 1. 中原忽龙战:中原,指宋朝的首都汴京。龙战,比喻激烈的战争。 2. 九族开闽关:九族,古代称自己为一家,这里指家族。闽关,地名,位于今福建省。 3. 吾丘自固始:吾丘,指作者的家族。固始,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4. 举族来莆田:举族,全部家族。莆田,地名,位于今福建省。 5. 有宋鸿胪卿:有,动词词头,表示存在。宋鸿胪卿,宋代的外交官。 6. 数典乃吾先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宝琛所作的《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八》。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莫大于恢复,莫雠于金虏。 译文:没有什么事情比恢复失地更重要,也没有什么仇恨比消灭敌人更加深仇大恨。 注释:莫大于: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莫雠于:没有什么仇敌比这更仇恨的。 莫急于用人,莫难于用武。 译文:没有什么比选拔人才更重要,也没有什么比运用武力更难办。 注释:莫急于:没有什么比这更需要。莫难于:没有什么比这更难办。
【注释】: - 峨峨:高大的样子 。 - 贵人山:指福州的乌石山。 - 桓桓:威武的样子。 - 陈将军:指陈友谅。 - 将乃出将门:即出在将军之门下。 - 七闽:古时福建别称。 - 拓为八:指福建省扩地到八个县。 - 张军屯:驻军屯田。 - 丰鸡豚:祭祀用的丰盛供品。 - 英灵及台岛:指陈友谅的亡灵到达台湾。 - 歌舞陈清樽:指陈友谅死后,人们为他设宴歌舞庆贺。 - 我昔瞻遗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郑燮的《说潮》。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东山三忠和南坡岭的怀念之情,同时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东山气清肃,中乃祠三忠。 - 东山:指东山县,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南沿海地区。 - 气清肃:形容东山的山势高峻,空气清新。 - 中:指中间、核心。 - 三忠:指的是宋代三位忠臣岳飞、李纲、赵鼎,他们因反对奸臣秦桧而受到排斥。 2.
南澳海上山,缥缈隔烟雾。 译文:在南澳岛的海上,那座山显得高耸而遥远,被云雾缭绕着。 注释:缥缈(piāo miǎo)——形容烟雾、云彩等很轻飘、飘渺。 凄凉陆丞相,中有衣冠墓。 译文:陆家的丞相,其中有衣冠冢,让人感到凄凉。 注释:陆丞相——这里指陆秀夫,南宋末年抗元英雄。衣冠墓——古代死者的墓地,常以衣帽等物作为标志。 我昔舟过之,苍郁见宰树。 译文:我曾经乘船经过那里
译文: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敏锐洞察。 2. 诗中提到了古代圣贤的命运多舛,如张生、扶风大儒等,以及当时宫廷中的文人学士,他们或因投荒而死于边远之地,或因才华出众而闻名于世。这些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上一些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3. 诗人通过对比“同病者怜,同忧者叹”与“枭子夺凤,众鸡不安”,表达了对于同类相怜和恶势力侵扰现象的感慨
诗句原文: 南风吹不竞,洲上妾送郎。 北风多杀声,妾心为郎伤。 黯然天水碧,海色明斜阳。 悲歌平元曲,变徵何慨慷! 至今红螺洲,春草为不芳。 男儿不报国,愧死陈璧娘。 注释翻译: -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十三》是丘逢甲在清光绪二十四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 - “南风吹不竞”中的“不竞”可能是指没有竞争或不甘示弱的意思。 - “北风多杀声”中的“多杀声”可能指的是北风的呼啸声
【诗句】 英雄未遇时,牢落无不有。 铁丐尔何来,孑身南北走。 问丐何姓名,仰天指其口。 陈平计固在,谁识相时久。 伟哉查孝廉,雪中呼与酒。 姓名不必知,知丐才不偶。 赠裘可以典,赠金可以受。 知我非常人,此意不可负。 一梦忽登天,大风吹尘垢。 双狮压腹背,金印忽在肘。 韩王得意事,第一报漂母。 施者虽无求,受者固不苟。 丐乎尔诚能,将迎亲拥帚。 昔时猎酒徒,衣绣此居守。 史祸为君脱,觞歌为君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