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榛
注释: 何处疏蝉唱晚凉。 园林暑退淡秋光。 随风响振听还远,抱叶吟残意自扬。 张薄袂,饰残妆。 琴声旧识蔡中郎。 共知饮露清标在,不用凄其诉夕阳。 赏析: 鹧鸪天是宋代流行的词调之一,多写离情别绪、山水田园等题材。本篇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色的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上片“何处疏蝉唱晚凉”,以“疏蝉”为意象,描绘出了秋天的景象。这里的“疏”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现了蝉鸣的声音
【注释】 咏柳:即咏柳树,多写其姿态。 占韶年:指春天的景色。 叶染鹅黄锁碧烟:指柳叶的颜色像鹅黄色一样鲜艳,又如烟雾般朦胧。 枝倦恰逢新雨后:指柳树枝条疲倦地垂着,刚刚下过一场春雨。 绿飘常趁晚风前:指柳叶随风飘动,如同绿色的波浪在风中翻滚。 金衣下上音频换:指柳树犹如穿着金色外衣,随着春风的节奏舞动。 玉剪参差影乍迁:指柳树的影子随着风的变化而变化,如同玉剪一般参差不齐。 描得双蛾添秀色
【解析】 1. “飘拂东风,葳蕤芳草”:随风摇曳的东风,茂盛的芳草。葳蕤,盛美的样子。“房栊寂寞倦凭栏”:空荡的房门窗户都显得寂静无趣,我倦懒地靠在栏杆上。“房栊”,指内室的门窗,也泛指房屋、居室。“篱”,篱笆。“阑”,栏杆、横木。“独对韶华”:孤独地面对着美好的时光。“慵开襟抱”:懒得张开衣襟,舒展胸怀。“博山强自添龙脑”:勉强自己点燃了香(博山,即博山炉,古代一种熏炉,以铜为器,中置炭火
【赏析】 此词写夏日赏荷情景,上片描绘荷塘景色;下片描写乘船游湖、听歌饮酒的闲情逸致。全词清新自然,意境优美。 “一曲池塘新水绿,画桥通处清幽。”起句点题,说明这是在赏荷。“一曲”,即一曲溪流,指溪边小池,池水碧绿,清澈见底。“新水绿”,是说荷叶刚长出来,还带一点嫩绿色,故称“新”。这两句是写景,但有动与静之别。“画桥通处”一句,以“画桥”形容桥之美,桥的美也在于它连接着两岸的景色。桥通处
诗词原文: 傍砌几枝初放萼,西风时引幽香。玲珑金粟半舒黄。三秋佳赏,月下共持觞。影入筵前疑欲舞,几惊世界清凉。恍闻碧落奏霓裳。姮娥此际,应自妒吴刚。 翻译: 在墙角有几枝刚刚绽放的桂花,西风吹来带来阵阵幽香。桂花的花瓣晶莹如珠、金黄色,半展半收散发着淡淡的黄色。这桂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在月光之下共同品尝美酒。桂花的影子映入酒杯中仿佛在翩翩起舞,令人惊叹这世间是如此清凉
【注释】 袅袅:柔美的样子。垂风:风吹动的样子。盈盈:形容女子娇柔美好。弱比飞埃:像轻飘飘的尘埃。弱,轻盈。比,比喻、比拟。无端:没有原因。解:能。寻:寻找。碧窗春昼:指春天里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有时:有时候。萦:缠绕。力困:力量不足。 【译文】 那细弱的蛛丝,随风摇曳,像轻盈的飞尘。它飘忽不定,来去悠闲。 这柔弱的蛛丝,比飞尘还轻,比吹飞的柳絮也弱。它毫无缘由地找不到它的归所。
《小重山·秋闺》是北宋词人晏几道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室内景,“庭前丛桂发”点明时间与地点,“暗飘香”写出了桂花的香味;下片写室外景,“怯空房”表达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寂寞。全词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细腻地描绘出闺中女子孤独凄婉的形象。 诗词原文: 小重山 · 秋闺 萧瑟幽闺更漏长。庭前丛桂发、暗飘香。月明露白渐生凉。轻风起、时拂郁金裳。 远雁一行行。相看还伫立、怯空房。幽怀几许总难量。兰釭暗
【注释】 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属于宋词的曲牌名。又名《木兰花慢》、《木兰花令》。双调,五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一叠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两叠韵。此为双调小令。 2. 杨花:即柳絮,是杨柳树的种子,因形状像柳叶而得名,颜色洁白如雪。古代诗词中常以杨花喻人。 3. 芳踪何处:美好的踪迹在何处?芳踪:美好的地方。 4. 撩乱随风还怯雨:随风飘荡,又害怕风雨。撩乱:风吹动的样子;又作“缭乱”。 5.
【注释】 睡起:刚起床。云鬟(huán):指女子的发髻,鬟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行来:行走而来。莲步:形容女子轻盈的步履,像在水上行走一般。风前旖旎:指女子随风摇曳的样子。亸(duǒ):下垂,这里指垂落。纤腰:细腰。腻脸:指娇嫩的面容。晕红潮:指脸颊上泛起的红晕。欲舞:想跳舞。垂罗袖:指袖子下垂。玉翘:用玉石做的翘角装饰物。踏青:春天郊游,踏春。携伴:携带同伴。摘兰苕(zhōu jiāo)
【注释】 1. 巫山一段云:唐代诗人元稹的《巫山》:“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后来人们就用“巫山”来泛指风景优美的名山。 2. 暑夕:夏末秋初的时候,天气炎热。 3. 宝鬘(bǎn):古代妇女的一种装饰物,形如花冠。 4. 月弯环:形容月亮像弯曲的环状。 5. 竹珊珊:形容竹林的声音。 6. 罗衣: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 7. 纨扇:古代一种轻巧的折扇。 8. 榴花: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