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笛
【注释】 野馆:野外的旅馆。春衫:指春衣,即春天穿的衣服。鹃(quān泉):即杜鹃,又名子规,鸟名。津亭:渡口上的亭子。蘋花:水边生长的浮萍草的花,也泛指水生植物。 【赏析】 《月下笛·春游武林寄别诸子》,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一句六仄韵。此词为惜别之作,写离情别绪,情景交融,婉转深长。起三句写景,“寒轻”,天气微凉;“倦闻鹃语”,杜鹃啼叫,声声催人归去
月下笛·秋夜友人召饮闻歌 【原诗】 小阁无哗,凉云沾席,一阑秋色。灯红酒碧。人倚窗纱吹笛。写当年、文武衣冠,尽收拾黛眉巾帼。喜何戡尚在,雪儿无恙,问今何夕。新声入破,听变徵移宫,都堪浮白。衣香鬓影,恼煞分司狂客。玉绳低、蜡媒未销,轻雷忽然来四壁。乍回眸,仿佛湘灵夜舞光瑟瑟。 【注释】 1. 小阁:小而精致的阁楼。 2. 凉云沾席:凉爽的云气沾湿了席子。 3. 阑:栏杆,这里指窗户上的栏杆。 4.
《月下笛·闻叶汝谐谈西湖访友事,怅然赋此。用张玉田赠仇山村韵》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切思念的诗词。诗句以“君在蚕丛”开头,描绘了朋友离开家乡前往西泠寻找知音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担忧。接着,诗人通过“竟悭聚首”表达了与友人难得一见的遗憾。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与友人团聚时光的珍贵,以及因故未能相见的遗憾。 “东风吹醒参差梦,可吹得、春愁散否?”
【注释】: 官阁明灯,珠藤覆屋,雨中深酌:指在月光下,在官舍里喝酒。官阁,指官舍;明灯,点着的灯笼;珠藤,即珠帘。 茶烟绰约:指茶香袅袅,如烟雾缭绕。 檐花声在帘箔:指檐下花朵落下的声音。 酒人已逐浮云散:指酒人已经随着飘动的云彩散去。 想鸳湖画舸,一天丝管:指想象那西湖上画船载着丝竹乐器游赏。 中情恶:意犹未尽。 威凤文章,神羊头角:指有威猛之才和文采飞扬的才华。 龙宾挥霍:指像龙一样豪放不羁
《月下笛·丹阳营中怀花雨从叔》是清代诗人张景祁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故垒云阳,苍烟四起,驿镫官渡:故垒指古代留下的战垒遗迹,云阳可能是指一个地名,苍烟四起描绘出了一幅烟雾弥漫的景象,驿镫官渡指的是古代驿站,用于传递信息和物资的地方。 2. 城头戍鼓,壮军声动淮楚:城头戍鼓是指守城的士兵击打城墙上的鼓,壮军声动淮楚表示士兵们的鼓声传遍了淮河流域。 3. 严装短后弓刀肃,拥多少
【解析】 此词写春日访梅。上片起三句点明地点和时间,“罢酒园亭”说明作者已饮酒消愁;“飞空素月”,说明月亮高悬夜空,皎洁明亮。接着两句是说镜前闲坐之人,在梦中寻觅春天的痕迹,这一句中的“翠羽啼春无极”形象地刻画了梅花在春风中盛开的情态,极好地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下片写自己寻梅的过程,“带风篁、泉石自凄”是说竹林、石头因风而显得凄凉,暗寓着自己内心的孤独
【注释】 月下笛: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此词上片写赏月,下片述别。凤箫:指笛子,箫是吹奏乐器的一种。黄垆:指墓穴。 【译文】 赏月西楼,中秋又近,凤箫何许。如烟断语。壁闲看、旧题句。庭阴都为花疏减,更何况、尊前俊侣。正烛房泪冷,筝床尘暗,怎论心素。 愁贮。浑无绪。但绣叶衣罗,暮凉重诉。阑干自碧,彩鸳飞过前浦。黄垆谁料伤心话,剩漂荡、游情最苦。漫回首、谢了闲莺燕,教向谁去。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炼字、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的要求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最后按要求作答即可。本诗是一首小令,上片写景抒情,下片抒情写景。全曲写月夜独处时对往昔情人的思念。“西堂”点明场景,“凄切”“是何情语”写月下人的感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此题的考点是理解诗意、赏析诗歌。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注意”等;然后把握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情感。例如第一句中的“索居荒村,风雨如晦”,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以及环境的恶劣。第二句中的“迟梅不发”,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第三四两句
诗句解释: 1. 风定榕阴,停鞭乍睹,似曾相识。红襟玉剪,独怜花下娇色。三分板渚三分柳,偏解后三分佳客。看玉珂交挽,昵他香伴,往来如织。 - “风定”指风停止吹动,形容环境宁静。“停鞭乍睹”意味着停下马鞭忽然看到。这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主人公停下马鞭,忽然看到了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表达了一种熟悉感和亲切感。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花下的娇美与环境的和谐。 2. 一碧芳心窄。想浑软腰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