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以宁
【注释】 ①合欢床:指夫妻共枕的床。②黄鹂:黄莺。③记梦:回忆梦中情景。④心字罗衣:指女子穿着有“心”字图案的衣服。⑤瘦骨:指消瘦的身躯。⑥绿鬓都羞掠:指用绿鬓梳理头发。⑦匀得工夫:即“匀得多少工夫”。⑧妆楼:指女子的居室。 【赏析】 《谒金门·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篇为闺情之作。全词上片以写美人之娇艳多姿和对丈夫的思念,下片则写相思之情。此词上片写美人之娇艳多姿,下片写相思之情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看萧萧瑟瑟。怒浪寒空都一色。更望处、断虹层碧,见风带泉绅,水肤山骨。荒烟遥接。回首是、晚霞新月。听欸乃、芦中吹彻,渔舸三两叶。 注释:看着萧瑟的声音,海浪在寒冷的天空下都是相同的颜色。再远处看去,断续的彩虹层层叠叠,风吹过,水面波纹如同泉水流动,山的轮廓如同皮肤一样清晰可见,荒烟远远相连。回头望去,只见晚霞映照着月亮
【诗句】 1. 浪溅轻绡,烟浮素缕,若耶仿佛堪寻。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 2. 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 3. 绮窗内,绣床畔,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 4. 只愿苏台月晓,香径春深。 5. 自与大夫别后,可曾重捧旧时心。 6. 多应向、水晶帘下,几度停针。 【译文】 1. 水面波光闪动如同轻轻的丝绸,烟雾飘散如洁白的丝线。我仿佛在寻找那若耶溪边的女子
【注释】: ①烛影摇红:唐教坊曲名。又名《兰叶西施》。后用为词牌,双调,五十五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 ②王阮亭(1637年-1717年):清初著名学者。字元龙,号石洲,江苏仪征人。康熙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石洲诗话》等著作传世。 ③余氏女子:指袁枚的内弟女,名淑珍,字君玉,号静芬,浙江仁和人,能文善画,工绣。 ④流风回雪:形容洛神图之美丽动人。 ⑤仿佛还重觏:好像曾经再度相逢。
【注释】: 声声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高唐神女图 《声声慢》,词调名。又名“醉花间”。双调,六十字,上片八句四平韵,下片八句六平韵。《花草粹编》卷二引《古今岁时杂记》云:“汉元帝后宫既多,不有以娱,乃使宫人学歌舞,以乐闲暇。尝使人戴入宫,又不得具服御珍膳,惟以瓜果刀尺梳篦针拂为戏。其主曰‘乐府’。后用为词牌。” 琵琶峰下,云雨台边,似曾亲见瑶姬。缥缈氤氲,宛如荐枕当时。只是先王曾幸,怎襄王
双双燕 · 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为洞庭龙女传书图 马蹄惊处,见牧羊龙女,风鬟雨鬓。手持双鲤,嘱向书生传信。还把鲛绡微揾,似欲拭、泪珠相赆。休言别语殷勤,绣不出来声韵。 垂问。依稀若应,宛斜睇双眸,将人细认。还宫奏乐,筵畔料还低瞬。日后终谐姻分,笑濯锦、小儿空聘。此时此际如何,愿得神丝再翻。 注释: 双双燕:即《双双燕》词牌,又名《双双娇》、《双双燕》。 为王阮亭:给王士禛(阮亭)题写这首词。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除夕: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创作于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的除夕之夜。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共二十字。 第一句“日月云除,除不得、心头怆恍。”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日月如云,却无法消除心中的悲痛。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时间的流逝比作云朵般飘渺,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第二句“漫说道、两年此夕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素鞸栾栾,早映却、一庭榴火。" - 注释:“素鞸”指的是白色的鞋子,“栾栾”形容鞋的质感,“早映却”意味着早晨阳光照射下的情景。这里描述的是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景象。 - 译文:"清晨,我身着素色鞋子,站在院中,被阳光照得闪闪发光。" 2. "无奈是、萱枝新萎,北堂尘锁。" - 注释:“萱枝”通常指的是母亲的象征,因为萱草可以忘忧,而“新萎”表示枯萎
满江红·乙巳述哀十二首冬至逢忌日 永诀经年,浑不禁、呼天抢地。念执手、弥留嘱付,宛然昨事。尽道阳春回律口,可能吹转幽魂至。正愁添、如线引针铓,心头刺。 空思嗜
注释: 暗香 · 拾堕花 绿酣红醉。奈小园一夜,花神怨怼。欲买春留,东君不受榆钱贿。唤得落花风起,半减却、蝶粮蜂税。惊见得、满地胭脂,疑是花神泪。 注释: 绿酒喝得沉醉,红花喝得迷离。但小园中一夜之间,被花儿神的怨恨所困扰。我本想用金钱买回春天,但春神不接纳我的贿赂。只听见风吹落花的声音,花瓣儿像蝴蝶一样飞落。满地都是落花,像是花神在流泪。 飘零易。待拾取片红,故枝重赘。绣床相对。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