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溅轻绡,烟浮素缕,若耶仿佛堪寻。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
绮窗内,绣床畔,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只想苏台月晓,香径春深。自与大夫别后,可曾重捧旧时心。多应向、水晶帘下,几度停针。

【诗句】

  1. 浪溅轻绡,烟浮素缕,若耶仿佛堪寻。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
  2. 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
  3. 绮窗内,绣床畔,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
  4. 只愿苏台月晓,香径春深。
  5. 自与大夫别后,可曾重捧旧时心。
  6. 多应向、水晶帘下,几度停针。

【译文】

  1. 水面波光闪动如同轻轻的丝绸,烟雾飘散如洁白的丝线。我仿佛在寻找那若耶溪边的女子,她正浣洗着衣物。
  2. 女子站在溪畔,倚靠在花丛间,她的秋波清澈明亮,宛如初春的河水,又似乎带着一丝沉思。
  3. 她害怕被风吹湿了衣襟,因此紧紧抱成一个小束,保护着自己的温暖。
  4. 女子的闺房窗户敞开,她坐在绣床上,思念着那个曾经陪伴在她身边的男子。
  5. 自从与那位大夫分别后,她是否重新拾起了对他的情感?
  6. 我想,她在水晶帘下的刺绣中,一定多次停下手中的针线,想念着他的身影。

【赏析】
《庆清朝慢·为王阮亭题余氏女子绣西施浣纱图》是一首描绘女子绣作的词作。全词以女子浣纱为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首句“浪溅轻绡,烟浮素缕”,描绘了女子浣纱的情景。这里,“浪溅”形容水波荡漾,“轻绡”指轻薄的丝绸,“烟浮”则形容烟雾缭绕。这些细节描绘出女子浣纱时的美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的句子进一步描绘了女子浣纱的细节。“溪畔浣纱人在,倚徙花阴”,描述了女子在溪畔浣纱时的场景,以及她在花丛中依偎的姿态。这两句诗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秋波接春水,更临风、却似慢沉吟。”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神情与动作。她的眼神如秋水般澄澈,与春风相映成趣;她的动作如同在沉思,但又似乎有些犹豫,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描绘既体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她的柔情蜜意。

“还恐被、风吹欲湿,小束双襟。”这一句则更加突出了女子的担忧与无奈。她担心被风吹得衣衫湿润,只能紧紧抱成小束,保护自己的温暖。这种细节描绘既增加了词作的真实性感,也使得女子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最后两句则是对女子的内心进行了深情的抒发。“绮窗内,绣床畔,念此时眉际,未有愁侵”。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眷恋,以及对现在孤独生活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对那位大夫的感情仍然未变,只是暂时被生活的压力所压住。

尾句“只愿苏台月晓,香径春深”则表达了女子的美好愿望。她希望在苏台的月光下,能在香径上漫步,享受春天的美好。这里的“苏台”可能指的是苏州的名胜古迹,而“香径”则是指一条充满花香的小径。这两句诗既体现了女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展示了她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浣纱的描绘和对她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女子的深深同情与关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