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士彪
译文 在黄昏时分渡过扬子江,月光映照波涛,鸿雁乱飞。 芦花烟雾和荻草雾气交织在一起,但山影却模糊不清。 风拂过桅杆上的灯,闪烁点点,如同天边将要坠落的星星。 归途上的旅客,带着萧条的心情,船小帆轻。 飘零,还自叹,奔波南北,不是为了名利。 问自己的踪迹,就像断梗浮萍,无依无靠。 只怕江神嘲笑我,嘱咐舟子,不要说俞生。 孤独的桨,快划,人家的火烟,隐约可见润州城。 赏析
安公子 客兖州过鲁相故署,追哭先大父忠悯公 倦客羁游日。 疲倦的客人在四处游荡。 荒城鲁殿浑非昔。 荒凉破败的城池和鲁国的宫殿早已不再是往日的面貌。 不远御桥,西畔去,是老臣遣宅。 不远处有一座古老的桥梁,向西走去,是老臣的住所。 见无限、残阳衰草凝秋色。 只见无尽的落日余晖和衰草凝聚着秋天的颜色。 有乱馀、野老犹能识。 那些经历过战乱的老者还能认出这一切。 道颓垣废井,多是旧时遗迹。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大雁的哀鸣和倦翼以及它们对人羁旅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呖呖哀鸣,翛翛倦羽。”描述了大雁的叫声凄切、羽毛憔悴的状态,这是为了突出大雁的孤独和辛酸。 次句“经年也学人羁旅。”则揭示了大雁虽然身处困境,但仍试图模仿人类的旅行生活。这既表现了大雁的坚韧,也反映了它们的无奈与悲哀。 诗人以“烟汀沙渚恐无凭”来表达大雁在旅途中的无助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作者感情的把握以及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答题时注意逐句解释,然后翻译,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浪淘沙 其一辛亥立春 乡思重欷献。独立踌蹰。是谁又道历更初。衰草寒云迷望眼,那是春乎。霜雪正盈途。家在西湖。迢迢谁与寄音书
这首诗是苏轼在壬子清明(1082年)时所作。他当时客居龙泉县,看到满城萧条、景色凄凉,心情非常沉重。全诗以“行香子”为题,借描写清明节日的游历,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国家和时代的感慨。 以下是逐句释义: - 流滞荒城:流连于荒凉的城池之中。 - 无限凄清:无尽的凄凉与清冷。 - 正愁时、谁道清明:正当我忧愁的时候,谁会说这是清明时节。 - 韶华游冶,怕杀关情:青春时光,游赏游玩
踏莎行 其二 寄内 不道轻离,竟成久别。 因循过了花时节。 青衫红袖泪痕多,英雄儿女伤心血。 裘敝囊空,鱼沉雁绝。 近来愈觉思家切。 若言归梦总无凭,只须问取三更月。 注释与赏析: - “不道轻离,竟成久别”:意指没想到会这么快就分离,竟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面了。 - “因循过了花时节”:意思是因为拖延而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 “青衫红袖泪痕多,英雄儿女伤心血”
【诗句释义】 初夏时节,客人在庆元县庆祝生日。 树静无风,山昏欲雨,溪桥流水潺潺。 想要买到春天的气息,空阶只有榆钱。 行人为什么留连不前。 听枝头多少啼鹃。 客窗昼长,纹枰懒敲,湘簟初眠。 年时此际,骑马东游,骄阳曝背,沙土迷天。 归来未久,而今更滞松源。 几许流年。 怎都来、客里愁边。 又惊看。 红榴半开,霁月初弦。 【译文】 初夏时节,客人在庆元县庆祝生日。 树静无风,山昏欲雨
【诗句释义】 碧水上涨回到了溪中,山驿的花儿随风飞落。春林里夕阳西下时,传来竹鸡的啼叫。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人,却又要分别离去。 在回家的路上我迷途,你正好先回到家里。请你把我的音信传递,不要让我担心迟了。堂上两个人都年老,为了不让我忧愁思念,才讳疾忌医,不把我的愁思告诉你。 【译文】 碧绿的江水已涨回到溪中,山间驿站的花朵纷纷飘落。春天树林中夕阳将落下,传来了竹鸡的叫声。我们都是天涯沦落之人
菩萨蛮 其一 妓馆 译文: 花的香气,温暖的月色,珠帘卷起。传杯促拍,欢声笑语无边无际。多少故乡的路程,为了她我暂且停下脚步。梦回时烛光暗淡,起身佩剑床头。上马离去只回眸,寒烟随风飘散在流水之中。 注释: 1. 菩萨蛮:词牌名,属于长调词。 2. 其一:第一首。 3. 妓馆:女子的住处或歌女居住的地方。 4. 花香月暖:指美丽的女子和美好的夜晚。 5. 传杯促拍:饮酒作乐的样子。 6. 程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吴文英的《水龙吟·客中怀徐武令》。 诗句释义: - 无端落魄羁游,离愁客路争迢递。 - 这句描述了作者因某种原因而感到失意,身处旅途之中,心情忧郁。 - 征鞍初卸,布帆重挂,几多劳瘁。 - 这里描绘了作者刚卸下征鞍、重新装上帆篷准备启程的情景,暗示着经历了许多辛苦和劳累。 - 淮水秋风,广陵夜月,老人容易。 - 描述了淮水边的秋风吹拂、广陵夜晚明亮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