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符
【注释】 ①黄雀(qú),鸟名。②“刺袜”句:指黄雀在织机上做窝,没有固定的窝巢,但能从缝里钻出来。③“披绵”句:说黄雀喜欢在棉絮中活动,好像在传递什么信息似的。④“摆丫”句:黄雀活泼好动,常在芦苇丛间跳跃。瘦影,指黄雀的身子。⑤张罗:指捕雀。⑥脂瓶:盛酒的瓶子。⑦米汁调蒸:即用米酒调和蒸熟的糯米粉做成的团子,叫米团,是江南地方食品,类似元宵。⑧蔗胎:指甘蔗的髓质。⑨疑无骨
【注释】 横塘:池塘。菱(1íng)花:水生花卉,即菱角花。香绳:香囊。半塘:指池水的半边。断浦:被水隔断的陆地。夕阳人远:指夕阳西下时,人们渐行渐远。蘋(pín)风:指微风吹动水面上的苹草。 【赏析】 这是首写荷花、菱花的小令,描写了一个夏日傍晚荷塘采菱的情景。全词语言质朴,清新自然,细腻入微地勾勒出一幅荷塘晚归图,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上片写采菱归来时的场景
【注释】 翠痕:指荷叶的绿色。占曲渚:占据着曲折小洲。惯宿:习惯栖息。鸥鹭:水鸟。冷穗蘸(jiàn)霞:指晚稻在初霜时,茎秆上的穗头沾满白霜。密缀星星红黍:指晚稻上结的米粒像星星一样密布。秋容好:指秋天景色美好。江楼望:在江边的楼上眺望。时有人吟苦:时时有人在江边吟诵诗歌。依依:形容离别之情。南浦:泛指送别的地方,此处泛指离别之地。最惜:特别珍惜;最可惜。雁风吹老:雁群飞过,把芦苇吹老了。点芦絮
惜红衣和家兄赋荷花紫草檀粉轻匀,莲衣碎颤,别生春艳。麦乍青时,空畦早开遍。分明叠锦,吹几阵、东风难卷。孤燕。贴地飞来,似并刀裁剪。 秧田小岸。挑菜人归,香弓也留恋。斜阳影里,绀袖斗深浅。画榼翠尊俱载,坐比绣茵还软。爱杏村花舞,添了紫塍红点。 注释:檀粉,指胭脂。莲衣,指荷花。麦,指小麦,此处指小麦苗。叠锦,形容荷花盛开的样子。并刀,古代的割禾工具,形状像一把长刀。挑菜人,即农民。绀袖
【注释】: (1)玉女迎春慢螺屏:指画卷上的《玉女迎春图》。 (2)杉心:杉木的心,即松木。 (3)攒犀滑:用犀角磨光。 (4)鹦螺脆片:用鹦鹉螺制成的薄片。 (5)峰回波转:形容水波荡漾。 (6)鵁鶄:水鸟名。 (7)十二巫云休展:指不要展开调铅吮粉的十二种化妆方法。 (8)移来深院:把画带到深院里来。 (9)小立频窥:在屏风前站一会儿,就频频偷看。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玉京秋·竹垞书至,言沈覃九近寓高澹人宅,因寄此词,兼怀澹人 鸳鸯渚(yuān nián zhǔ)浪。东连柘湖阔,翠迷菰蒋。几番负了,月明移舫。今日青门路迥,忆词仙、遥载书榥。烟楼望。橘春凉信,落枫初响。 梧掖故人无恙。定相携、西山踏嶂。听塞垣、卷芦声苦,吟情悽怆。健笔题残,待妙曲、先寄秦淮河上。弄双桨。自有桃根解唱。 注释: 1. 鸳渚浪:指长江南岸的沙洲,泛指长江上的沙洲水道。 2.
【注释】 1. 同蘅圃:指作者和王元之。蘅圃即王元之的园名,位于苏州。 2. 莎台:草台。 3. 板桥:石板桥。 4. 荷柄:荷叶。 5. 鱼婢:鱼儿。 6. 红衣:指荷花。 7. 青房:指荷叶。 8. 庖(páo)风:清凉之风。 9. 五钗松顶:指用五个簪子将头发束于头顶。 10. 浓云:乌云。 11. 葛衫冷:葛布做的短衣因沾了凉水而感觉寒冷。 12. 廊腰暗:走廊上的栏杆显得幽暗。 13.
秋思耗·得秋锦家兄都下书 十四楼边客。倚小山、望断蓟门消息。玉屑瘦书,锦砂圆印,遥堕鸿翼。剪孤烛开封,但言秋到梦故国。记别离、西水驿。正芰露侵装,荻风吹缆,絮语晓鸡声里,月残林黑。 悽恻。年华又隔。料柘垣、败叶初积。赋工何益,枉教挥尽,一床健笔。怕旧侣丛鸥笑人、苔翠生钓石。两鬓色、应未白。算不若归来,沧浪随意泛宅,樵弟渔兄计得。 赏析: 《秋思耗·得秋锦家兄都下书》是宋代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
注释: 1. 金陵春新篘:在金陵(今南京)春天,新酿的酒。 2. 络青丝劝饮:络,缠绕。青丝,指细长而洁白的发丝。用络着青丝的酒杯劝饮。 3. 携手含愁:手牵手,含着愁绪。 4. 晓装难留:清晨的服装很难留住。 5. 摇杏橹:船夫摇动杏木制的桨。 6. 惊沙鸥:吓飞了沙洲上的鸥鸟。 7. 柳坊、翠阴鸣鸠:柳树成荫的地方,黄莺啼叫。 8. 践镜约休迟:践,踩踏。践镜,比喻对镜自照,看自己的容颜。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掌”、“团”、“镶”、“兰”、“锦”、“莺”、“飐”“蛮”、“楚”、“玉莲”。 【答案】 集侍儿小名。掌上团儿。镶里心儿。翠儿歌、一缕兰声细,配锦儿调瑟,金莺儿啭,拍按红儿。风飐蛮儿交带,楚儿舞、学师儿。立花前、当儿行酒,唤香儿去折、玉莲儿比,胜一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