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蓉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的步骤:第一步,了解诗歌内容;第二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三步,赏析诗句或艺术手法。 “彩笔难描”,指难以用笔墨描绘出灯花的美妙;“金刀未剪”意为灯花还没有被剪切,即没有完全盛开(剪去花心,使花形更美);“芳事忽惊如许”意思是美好的事情忽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多少愁心”,指我满怀的愁苦之情
【注释】 ①长亭怨慢:词牌。 ②丁蕴珏表姨: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③绿窗:指女子的卧室,也泛指女子居处。 ④难住:留不住。 ⑤懊恼:烦恼、恼怒。 ⑥剪烛清谈:点着蜡烛,在灯下交谈。 ⑦怊怅:愁苦,悲愤。 ⑧无计:没有办法。 ⑨总把吴刚斧借:借用吴刚用来砍伐桂树的斧头。 ⑩江潮、苍野:指词人的丈夫赵明诚所喜爱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为其中之一,其词中有“念此别天涯”之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千古清辉,一年佳节,匆匆又到中秋。桂丛香逼,绝胜广寒游。难得姮娥此夜,放银蟾、万里光流。徘徊久,闲阶露冷,独自豁吟眸。 - 注释与赏析: - “千古清辉”:指月光如千年前一样皎洁明亮。 - “一年佳节”:指的是中秋节作为中国的农历节日之一。 - “匆匆又到中秋”:表达时间过得很快,再次迎来了这个传统节日。 - “桂丛香逼”:形容桂花树丛中的花香扑鼻而来。 -
晓寒独自行芳径。萧条不似寻常景。风雨做飘零。阶前积渐深。淮南悲落木。而我偏多触。镇日扫难开,如愁去复来。 译文: 清晨寒气袭人独自行走在芳香的小路上,周围的景色显得格外萧条与平时不同。风雨使得树叶纷纷落下,落在了台阶前的地上,逐渐堆积成堆。我常常在淮南地区看到落叶的景象,而自己却经常触景生情。整日里心情低落、忧郁不已,仿佛忧愁总是像秋风一般吹拂而去,却又再次袭来。 注释: 1. 晓寒
【注释】 ①落花:指落花飘零。②园林:指庭院。③天初晓:黎明时分。④卷帘:打开窗帘。⑤红,指落花。⑥残红:凋残的红花。⑦生憎:很讨厌。⑧新雨后:一场新的春雨之后。⑨应:应该。⑩色参应:指雨后的景色。⑪文章:指水面上泛开的涟漪。⑫断肠:极度悲伤。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暮春时节落花景象的词,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景物易逝的感慨。开头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寂静的庭院图。接着三、四句写景,进一步渲染落花之多
霜林忽讶红如许。生憎不入群芳谱。渲染十分工。可怜不耐风。 飘飘贪弄影。寂寞吴江冷。万里夕阳明。空山忽作春。 译文:在霜打的树林里突然发现红叶如此艳丽,令人厌恶它无法进入众花之谱,它的色彩被渲染得极为逼真,却因为不能抵挡秋风而感到可悲, 飘荡着仿佛要玩弄自己的倒影,寂寞的吴江边,寒气逼人,万里的夕阳照耀着大地,空山中忽然又吹来春天的气息。 赏析:本首词描写了秋日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体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特点来筛选符合题意的答案。 “水调歌头·寒夜不寐”,这是作者创作此词的背景,也是这首词的写作缘起。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即点明时间地点。首句点明时间,是“寒夜”,次句写地点,是“床前”,寒夜不能寐,起来面对明月,这是《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来源。 “人生如寄耳”,这一句为全词定下了抒情基调
【注释】: 疏林:稀疏的树林。 摇落:凋零,衰落。 却共霜花堕:好像和秋天的落叶一同飘落。 零星:零散的样子。 太无端:太不近情理,不合常理。 珍重:珍惜,爱惜。 秋渐老:秋天逐渐变老。 飞来似不禁:像是飞来的蝴蝶,似乎不能自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秋风中落叶纷纷飘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时光荏苒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以“疏林”起兴
《菩萨蛮·八月十七夜待月,有怀琴如姑母》是北宋词人欧阳修创作的一首闺怨词。此篇以咏怀寄意,抒写闺中女子对远方亲人的怀念及对远行亲人的深情厚意和无限思念。全词语言清新,感情真挚而细腻。 诗句: - 思君待月清宵坐。无聊只觉双眉锁。 注释:思念你的人等待月亮照亮清寂的夜晚坐着。感到无趣时只觉得双眉毛紧锁。 - 镇日盼征鸿。经年书未通。 注释:整天盼望着大雁能传信。一整年也没有收到书信。 -
【注释】 ①蕴珏:即李蕴珏。李商隐的表妹。 ②咫尺天涯:比喻虽然很近,但距离却远。 ③“匆匆”两句:意思是昨夜月下与表姨共话,她穿着罗衣,我不禁感到寒冷。 ④“空阶”两句:意思是我在空寂的台阶上闲立,怅望遥天湛碧的夜空,月亮也似乎亏缺了一分。 【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语言优美、含蓄婉转,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是写闺中女子对远方亲人或情人的怀念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