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窗几度留难住。懊恼相逢,反添离绪。剪烛清谈,一般怀抱愁如许。怊怅无计,只怕听、临歧语。皓月太无情,却照尽、悲欢千古。
便总把吴刚斧借,也怎划愁千缕。炎凉阅遍,况秋更悲羁旅。第一是、只恨江潮,但浩漫、偏催人去。念此别天涯,重话苍野何处。

【注释】

①长亭怨慢:词牌。

②丁蕴珏表姨: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③绿窗:指女子的卧室,也泛指女子居处。

④难住:留不住。

⑤懊恼:烦恼、恼怒。

⑥剪烛清谈:点着蜡烛,在灯下交谈。

⑦怊怅:愁苦,悲愤。

⑧无计:没有办法。

⑨总把吴刚斧借:借用吴刚用来砍伐桂树的斧头。

⑩江潮、苍野:指词人的丈夫赵明诚所喜爱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为其中之一,其词中有“念此别天涯”之句,故用以代指丈夫。

【翻译】

绿窗前几次留住,但总是难以留住,因为相逢太容易了,反而增添离愁别绪。我们在灯下谈话,一样地满怀愁绪,唉,惆怅无奈,担心听到临别时的嘱咐。明月如此无情,却照得尽千千万万世的人世间喜与悲。

便把吴刚用来砍伐桂花树的斧头借过来,又怎么能够划破我那愁绪如海的千丝万缕呢?经历了多少世事变迁,何况到了秋天更令人感伤羁旅之苦。最令人伤心的是、只恨江水滔滔,却只能浩荡地催逼我们远去。想到此别天涯,再重话苍野何处?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上片写送别之情。开头二句说,在小楼窗前几次留住,却总是难以留住,因为相逢太容易,反而增添离愁。这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无限深情。“懊恼”、“反添”等语,道出了她因不能和丈夫在一起而感到的苦恼和遗憾。“剪烛清谈”,是说在烛光下谈心,共叙衷肠;“一般怀抱愁如许”,则表现了他们共同的忧虑和苦闷。这三句是上片的中心所在。以下四句,从正面写离别时的情景:“怊怅无计,只怕听、临歧语。”意思是说,惆怅而又无可奈何,只担心听着临别赠言时那种令人心酸的嘱咐。最后三句说,明月多么无情啊!它照耀着千千万万世的人世间喜与悲,而无法分辨。这里化用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意谓明月无情,照尽千古悲欢。

下片写秋思之苦。“便总把”,意思是说即使有办法也无济于事。接着三句是说,经历过多少世事变迁,何况又到了秋天,更加令人伤感羁旅之苦。这里通过一个“况”字引出下文,表示一种无可排遣的孤独凄苦之感。“第一是、只恨江潮”,是说最让人伤心的是,只有恨江潮滚滚,不断地冲向远方,而将我们永远留在故乡。这一句中,作者运用了反语手法。表面上似乎是恨潮水不退,实际上是爱潮水不退。这种写法,既突出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的孤寂凄苦之感。“念此别天涯”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念”字表明了词人对这次别离的深深怀念;“天涯”二字,不仅指远离家乡,而且暗示了与丈夫相别的遥远和艰难。“重话苍野何处”,意思是说重提旧日分手之地,询问丈夫现在究竟在哪里?这里既有寻夫之意,也有怀想之苦。结尾两句是说,虽然知道丈夫身在他乡,但一想到要和丈夫分别,心中还是非常痛苦。这两句与上片末二句相互呼应,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煎熬。

此词上片主要写离愁别绪,下片主要写秋思之苦,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离愁别绪是引起秋思之苦的原因,而秋思之苦则是离愁别绪的必然结果。因此可以说,这首词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具有高度的整体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