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重却嫌清昼。镜里惊看消瘦。离别太匆匆,知道重逢能否。
非旧。非旧。乡国不堪回首。
【解析】
此题是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愁重却嫌清昼”的意思是:我愁闷得厉害,却又讨厌清朗的白日;“镜里惊看消瘦”的意思是:我照了镜子,看到自己瘦了一圈;“离别太匆匆,知道重逢能否”,意译为:离别的时间太短暂,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逢。
【答案】
却又讨厌清朗的白日;我照了镜子,看到自己瘦了一圈;离别的时间太短暂,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逢。
愁重却嫌清昼。镜里惊看消瘦。离别太匆匆,知道重逢能否。
非旧。非旧。乡国不堪回首。
【解析】
此题是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分析。“愁重却嫌清昼”的意思是:我愁闷得厉害,却又讨厌清朗的白日;“镜里惊看消瘦”的意思是:我照了镜子,看到自己瘦了一圈;“离别太匆匆,知道重逢能否”,意译为:离别的时间太短暂,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逢。
【答案】
却又讨厌清朗的白日;我照了镜子,看到自己瘦了一圈;离别的时间太短暂,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相逢。
【解析】 “南浦”即江南,此处指诗人的家乡。“水仙花”是此诗描写的对象之一,“水仙花”又名凌波仙子,在古代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佳人。“明月逗疏帘”,点明时间、地点、人物(月色、疏帘、纤影),为全诗奠定背景。“扶起一枝纤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仙花娇美的身姿。“微步惯凌波”,以“凌波”形容水仙花的轻盈与飘逸。“寒窗里、合伴梅花凄冷”,以梅花的清高自喻,表现了水仙花的高洁品格。“风裳水佩”
【注释】 花影:即“花阴”,指花影投射在地面或墙上。背灯几度:形容愁思重重,几次想借灯光来驱散心中的忧愁。参空色:指天空中参星闪烁的光芒。萧疏:形容春日天气清和,草木繁茂。帘卷:指窗帘被风吹起。约略:隐隐约约。娇:指女子的体态美好。生绡(xiāo):薄纱。此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闺中图景。 【赏析】 这首词写闺怨。上片抒写愁情难禁,下片写闺中春意盎然,而闺人独处空闺,春光难赏。全词意境清新,语言优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考生要注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答题,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荒园露冷花枝少,匆匆旧梦春前杳。抱蕊似寻思,伶俜弱不支。天涯风景换,霜紧飞应倦。黄菊耐秋风,萧疏独伴侬。 注释: ①“秋蝶”指秋天的蝴蝶,这里代指作者自己;
【注释】 斜阳:夕阳。庭院深深处:院落深深,夕阳的余辉照得满院苍茫。荷锄:锄头、农具之类。荒苔路:长满荒草的小路。费沉吟:多次沉吟、思考。殷勤:情意深厚。匆匆:忽然。芳事:美好的事物或生活(多指爱情)。蝶梦:如梦似幻的梦境。魂归明月时:魂魄归于明亮的月光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之作,以景寓情。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新隽永,意境幽远空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上片写花葬后的情景
【注释】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如茵:草长得很茂密的样子。软:柔软的样子。生就惜花心:天生就喜欢爱护花朵的心。堪嗟:值得同情,可叹。春似海:春天像海洋一样广阔无边。伤憔悴:形容人因愁苦而消瘦。休教逐水流:不要像流水一样逝去。 【译文】 芳草茂盛得就像铺上一层绿色的地毯,落花遍地无人清扫。我天生就喜爱花儿,可怜我在扫花时更觉扫花时间之深长。 可惜春天如此广阔无边,转眼之间我已憔悴不堪
【注释】: 1. 仙蝶:指蝴蝶。 2. 软红尘海:柔软的红尘,指繁华世界。 3. 初春时节:春天刚到的时候。 4. 滕王:唐朝诗人王勃的字。 5. 画影:画中的影子。 6. 梦年:梦中的时间。 7. 生怪:奇怪。 8. 去匆匆:去的很快,很急。 9. 山深云乱封:山高路远,云雾缭绕。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历江南后归隐山林之作。首句“软红尘海春前误”,是说在春天来到之前
菩萨蛮 扑蝶 红阑曲折通幽径。海棠带雨梨花病。 蓦地见斜飞。轻轻纨扇挥。 临风闲自弄。春去浑如梦。 无力下阶行。林深何处寻。 注释: 1. 红阑曲折通幽径:红色的栏杆弯曲曲折,通往一条幽静的小径。 2. 海棠带雨梨花病:海棠花在雨中带着雨珠,而梨花则显得病态。 3. 蓦地见斜飞:突然看到一只蝴蝶在斜上方飞舞。 4. 轻轻纨扇挥:轻轻地挥动着白色的纨扇(一种古代的折扇)。 5. 临风闲自弄
【注释】 ①画蝶:指绘画中的蝴蝶。 ②轻躯摇飏(yáng):轻盈的身姿摇曳。 ③群芳腻:花朵繁多,色彩艳丽。 ④可怜难画腰肢细:可怜,可爱;腰肢细,指的是蝴蝶美丽的腰肢。 ⑤一捻太轻盈:一捻,比喻纤细。太轻盈,形容其体态之优美。 ⑥描来魂欲惊:描写时,仿佛连画者的灵魂都被吓到了。 ⑦疏帘风力软:疏帘,薄纱窗帘;风力,风的力量。 ⑧点笔春应卷:点笔,即点墨;春应卷,春风拂动,好像要掀起帷幕。
【注释】 ①孤雁:指独自飞行的雁。 ②相呼:互相呼唤。 ③碧云:青蓝色的云彩。 ④蒹葭:一种水生植物,这里借指江边芦苇丛生之地。 ⑤吊影孤:比喻孤独寂寞,形影相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描绘孤雁的哀苦生活,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上片起句“平沙漠漠空江阔”,写景雄浑壮阔,为下文写孤雁的生活境遇埋下伏笔。接下来两句“相呼旧侣浑无迹”,“相呼”是说孤雁与同伴相互呼应
【译文】 月明空寂,独宿的旅舍显得格外萧条。客居异乡,心中充满愁思。夜深了,飞雁声声催人入睡。 【注释】 闻雁:闻,听见;雁,大雁。此词为羁旅怀乡之作。首二句写景,点出“独宿”的孤独寂寞。三、四句写客中思家,五、六句写夜长难眠,七、八句写梦断寒窗。 【赏析】 《菩萨蛮·闻雁》是北宋词人晏殊的作品。此词抒写了羁旅他乡的孤独和相思之情。上片写景。首两句写景,交代了“闻雁”的背景:月明空寂
【注释】宁化:地名,今属福建省。清流:地名,今属福建省。归化:地名,今属福建省。路隘林深苔滑:指山路狭窄、树林茂密,路上有青苔滑溜难行。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今天要去什么地方呢?径直指向武夷山脚下。武夷山:名胜古迹,位于福建西部。山下:指武夷山的脚下。风展红旗如画:风中飘扬着一面红旗,好像画一样。 【赏析】《如梦令·元旦》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作者新年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
【诗句】 梦到浔阳九派。 依旧云山遮碍。 浪阔雁鸿遥,堪笑燃犀照怪。 欸乃。 欸乃。 夜夜船空月载。 【译文】 梦中来到浔阳城,江流九派景色美如画。 依然有云雾和山峦遮挡视线,大江之水宽广无边。 雁鸟在天空中飞翔,而我却可笑地点燃了犀牛角。 划桨声声不绝,夜色渐深,只有孤舟随月亮漂泊。 【注释】 1. 梦到浔阳九派:梦里来到了长江的九个分支。浔阳,地名,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因境内有湓江、彭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然后结合写作背景、手法技巧等进行赏析。 “庭苑晓风吹透”,庭院里的花草在晨风中摇曳。“正是明月时候”,月亮当空,正是月明星稀的好时节。“行过碧阑干,一带绿波常皱”,我走过栏杆,看到那碧绿色的江水常常是皱纹般地皱起。“消瘦。 消瘦。 那得容颜如旧。”我瘦了。我瘦了,怎么能够恢复往日的容颜呢
这首诗的内容是:咄咄向空书怪。 诗了还添酒债。 朝暮看云烟,过眼皆成身外。 知戒。 知戒。 劳逸惟凭大块。 注释与赏析: - 咄咄:形容声音响亮、急促。 - 向空:面对空中。 - 书怪:写字作画,创作出奇特的怪象。 - 诗了:写诗作诗。 - 还添:增添、增加。 - 酒债:比喻债务或烦恼。 - 朝暮:指白天和晚上。 - 看云烟:观察云彩变化。 - 身外:身外之物,比喻不重要的事物。 - 劳逸
诗句释义:刚刚走过鹧鸪啼叫的地方, 又来到了郁鸡飞翔的地方。 走尽天边越地,总是看到一江烟雨。 回去吧,回去吧, 芳草从未迷住你。 译文:刚刚走过鹧鸪啼叫的地方,又来到鸟儿飞翔的地方。走遍天边的越地,总是看到一江的烟雨。回去吧,回去吧,芳草从不迷住你。 注释:才过 鹧鸪啼处:刚经过鹧鸪啼叫的地方。 鹧鸪啼声凄厉而悠长,常被用来表达离别之情。 又到郁鸡飞处:又来到郁鸡飞翔的地方。
诗句释义: 未完的藤竹,又进入一个乔木。 傍晚时分在鱼篷停驻,萤火虫的光芒照亮我孤寂的夜晚。 相随。 相随。 已经和白鸥情投意合了。 译文: 没有完成那弯弯曲曲的藤竹,我又进入了另一个弯弯曲曲的乔木。 到了傍晚我在鱼篷停下,萤火虫的光芒照亮了我孤寂的夜晚。 我们相互追随。 我们相互追随。 我已经与白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象
一夕恩情似梦。 臂上犹书娇凤。 欣口再来时,天曙更无人送。 莺哢。 莺哢。 费尽春声何用。 注释: 如梦令:词牌名,属于宋词的词调之一,原为唐教坊曲,因《如梦令》词中有“如梦”二字,故取以为调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一夕恩情似梦:一夜之间,夫妻间的亲密情感就像梦境一样美好。 臂上犹书娇凤:妻子在手臂上还画着美丽的凤凰图案。 欣口再来时:期待丈夫再次归来的日子。
【注释】 “如梦令”是词牌名,本词为作者自度曲。 相看:互相看着。 难下:形容心情沉重、难受。 魂作柳绵飞,片片粘人珠靶:像柳絮一样飘飘荡荡飞落下来,粘在身上像珍珠的靶子一样。 休嫁:不要嫁了。 【赏析】 上片写女主人公因丈夫被贬而伤心难过。起二句,写她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含泪相看,不忍离去,手执丝鞭,却难以下马,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下两句写她对丈夫思念之深。魂作柳绵飞,片片粘人珠靶
【注释】答龚柴丈:回答龚柴之问。见怀:即见信。柴丈,尊称对方官职的称呼;见信,指回信。嵩华:嵩山和华山,均为五岳之一。 【赏析】本词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上阙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嵩华美景,下阙则以问答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题材作品
【注释】 顶上三毛摇曳。:头顶上三根毛发摇摆不定。 个是华山冠制。:这顶帽子是华山的式样。 遍体锦文圆,妒杀画堂羽翠。:全身都绣着华丽的花纹。 无计。无计。大尾更须三岁。:没有办法。没办法。尾巴更长了三年。 【赏析】 《如梦令·华山顶上三毛》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之一。此词上片写头戴华山帽饰,下片写其华丽之状,最后用反诘语气作结,既写出了帽子之华贵,又表现了作者对这种华贵的不屑一顾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表达特点来筛选符合题意的答案。 “水调歌头·寒夜不寐”,这是作者创作此词的背景,也是这首词的写作缘起。词的上片开头两句,即点明时间地点。首句点明时间,是“寒夜”,次句写地点,是“床前”,寒夜不能寐,起来面对明月,这是《水调歌头》词牌名的来源。 “人生如寄耳”,这一句为全词定下了抒情基调
注释: 1. 秋雨声初歇。 译文:秋雨的声音刚开始停止。 赏析:描绘出了一幅秋天夜晚雨过天晴的景象,为下文的抒发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怅迢迢、夜凉无寐,泪珠盈睫。 译文:我怀着惆怅的心情,夜深了还不能入睡,泪水盈满了睫毛。 赏析:通过写自己的失眠和泪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即将离别的情感。 3. 曾记当时牵衣处,谁道几成长别。 译文:还记得当年你牵着衣服送我的地方
摸鱼儿·秋海棠 谁人/是谁,断肠已久。啼痕化作芳秀。萧条庭园西风冷,漠漠背人愁锁。妆莫斗,尽染透胭脂,难并黄花寿。晚秋时候。怅小影亭亭,露华浓渍,一捻叹伊瘦。 凄凉处,犹记小梅开后。绿章曾为宵奏。繁华何处堪回首,苦雨凄风消受。知也否,纵花事依然,人事难如旧。无香也可。剩倦蝶伶俜,梦儿未醒,霜冷怕飞堕。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解答此题的步骤:第一步,了解诗歌内容;第二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第三步,赏析诗句或艺术手法。 “彩笔难描”,指难以用笔墨描绘出灯花的美妙;“金刀未剪”意为灯花还没有被剪切,即没有完全盛开(剪去花心,使花形更美);“芳事忽惊如许”意思是美好的事情忽然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多少愁心”,指我满怀的愁苦之情
【注释】 ①长亭怨慢:词牌。 ②丁蕴珏表姨: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③绿窗:指女子的卧室,也泛指女子居处。 ④难住:留不住。 ⑤懊恼:烦恼、恼怒。 ⑥剪烛清谈:点着蜡烛,在灯下交谈。 ⑦怊怅:愁苦,悲愤。 ⑧无计:没有办法。 ⑨总把吴刚斧借:借用吴刚用来砍伐桂树的斧头。 ⑩江潮、苍野:指词人的丈夫赵明诚所喜爱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为其中之一,其词中有“念此别天涯”之句
【注释】 长亭怨慢:词牌名。 中秋前三日雨后,待月,感而填此,寄怀琴如。琴如:词人弟妇名。姑母:即指词人弟妇的母亲王氏。姑夫:词人弟妇的哥哥。 怪底是愁深如许:这到底是怎样的愁啊? 又近中秋,怕听风雨。怊怅年年,一般岑寂悲羁旅。乱红零落,更莫问、江南路。竟夕向婵娟,但怅望、琼楼玉宇。 又近中秋,怕听风雨。怊怅年年,一般岑寂悲羁旅。乱红零落,更莫问、江南路。竟夕向婵娟,但怅望、琼楼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