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遵式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放生慈济法门 - 这句诗表达了对佛教中慈悲为怀、放生动物的教义的赞美。放生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拯救,通过释放或帮助被囚禁或伤害的动物,以表达对生命的爱护和敬畏。 - 注释:在佛教中,放生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方式,旨在积累功德,净化心灵。 - 赏析:此句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认为通过慈悲行为可以带来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延续。 2. 傥若命终时,愿垂亲接引 -
【诗句翻译】 南无佛法僧,大慈三宝海。 我今欲依教,普劝诸众生。 莫杀莫食肉,同蕴仁慈行。 无病保长龄,未来成佛道。 诸佛大菩萨,常为救众生。 舍头目身命,不计河沙数。 代鸽弃王身,全蚁委龙命。 流水济枯鱼,萨埵充饥虎。 历劫遍行慈,慈善力成就。 佛无一切心,唯有慈心在。 若有行慈者,不杀不食肉。 仰愿佛威神,世世常加护。 杀生佛所说,即杀自父母。 亦杀自妻女,兄弟及姊妹。 一切男女摄
【诗句】 酒醉淫逸母,因慈杀其父。 母复通外情,将刀复害之。 亦如莎伽陀,神通大罗汉。 因游支提国,渐到跋陀村。 彼有大毒龙,字庵婆罗提。 其龙甚暴恶,侵害彼村人。 罗汉神通力,降伏毒龙已。 村人思报恩,多设苏乳糜。 有女设糜已,忧其发冷病。 遂取水色酒,奉上大罗汉。 罗汉谓是水,饮已酒力发。 迷酒到寺门,衣钵弃馀处。 醒时用神力,能伏大毒龙。 醉后如死人,不能伏虾蟆。 世尊命罗汉,及诸比丘众。
这首诗的主题是戒酒。诗中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饮酒的危害和戒酒的好处。 诗中提到“酒为毒中毒,地狱中地狱。”这是对饮酒的直接警告。酒精是一种有害物质,过量饮酒可能导致中毒,甚至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肝病等。长期饮酒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暴力行为等问题。因此,戒酒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诗中描述“病中之大病,是佛之所说。”这句话强调了饮酒的危害性,因为饮酒会削弱人的意志力
【诗句】 我比丘某甲,今为傍生类。 发佛大慈悲,忏彼六情根。 无始业障海,眼根著诸色。 耳界闻乱声,鼻染一切香。 舌生诸恶刺,身如机关主。 六贼游戏中,心想如猿猴。 无有暂停时。 如此等六法,名为六情根。 一切业因缘,皆从妄想起。 妄想如幻焰,亦若空中花。 迷倒不觉知,为诸惑业缚。 永堕三途界,没在众苦中。 不闻正法音,何曾知忏悔。 惟愿十方佛,菩萨众大师。 慈力与冥加,令其知发露。 无始一切恶
每日念佛忏悔发愿文 我今称念阿弥陀,真实功德佛名号。 译文:我现在诚心称念阿弥陀佛,这是真实的功德和佛的名字。 注释:阿弥陀(梵文Amitāyu)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西方净土宗的本尊。 惟愿慈悲垂摄受,证知忏悔及所愿。 译文:我只希望菩萨的慈悲能够接纳我,让我知道忏悔和我所期望的事情。 注释:垂摄受(梵文Sarvamukha),意为“广摄受”,即广泛地接受、包容、接纳一切众生。
【注释】 五、六两首,是观经中净土部分。五想者,指信解欲行之五事:一、信解阿弥陀佛真实之愿力;二、信解往生西方之决定;三、信解念佛名号之利益;四、信解念彼佛之功德;五、深信彼佛之实相;六、深信彼佛与阿难等同体大悲。“七宝池”,喻阿弥陀佛之本愿。“池中水”,喻阿弥陀佛之愿力广大无边。“八功德”,指池水中所具八种功德:一、清净,二、平等,三、不退转,四、无忘失,五、不退没,六、不散坏,七、恒如性,八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慈心不杀持众戒,读诵大乘方等经。 - 慈心不杀持众戒:表达了持有众生平等之心,不伤害生灵的戒律精神。这里的“慈心”强调的是内心的慈悲与善良,而“不杀”则直接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不通过任何形式的伤害来对待生命。 - 读诵大乘方等经:这里提到的“大乘方等经”是指佛教中的一种经典分类,其中“大乘”通常指的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强调的是度众生、利乐有情
这首诗描述了地狱中各种刑罚的残酷和痛苦,以及那些因贪吃美食而堕入地狱的人。 诗中提到“四门猛火炎,南北皆交彻”,这是地狱中的烈火狱,火焰四溢,炽热无比。接着,诗人描述了各种刑罚,如火烧、枷锁、铁链等,这些刑罚都是以极大的痛苦为代价来惩罚那些犯下罪行之人。 诗人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将地狱中的刑罚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为之感到震惊和恐惧。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于人类行为的批判和警示
【注释】 观经:梵名“三时经”,又称“中观经”、“般若经”。佛教经典之一。 华敷:指花布,这里指七彩的佛衣。 莂(yǎn):古代的一种头巾。此指僧帽。 【赏析】 此颂是赞颂释迦如来在成道后的七日中修行功德的。这七彩佛衣和僧帽象征了释迦如来在这七天中修行所积累的功德与智慧。 首句“若人至心一日夜”意思是说,只要人们一心向善,就能在一天一夜之内积累起功德。这是对众生的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