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穆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与语言特点的综合赏析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年年”。天涯羁旅,试问飘零,却何人曾惯。憔悴损、吴宫眉翠,月自清圆。也知不是春光里,剩东篱、残菊争妍。遥天碧、传来雁信谁边。”一句的妙处,注意结合整首诗词分析。 “年年”二字承上启下,表明了作者对漂泊生活的持续感受和体验;“天涯羁旅”,点明漂泊生活的背景;“试问飘零,却何人曾惯”两句是说,在漂泊的生活过程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与赏析,注意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误解、曲解、改错等现象,最后综合考核诗意及主题思想。 “万叶凋零,清池积就,一片幽忧谁省”:形容秋日池塘边落叶满地,水面上漂浮着落叶。万片秋叶纷纷落下,堆积在池面上,一片凄凉的忧愁无人能理解。 “尚记春归,替尽落红愁病”
卜算子 湘帘半卷,纨扇生凉,满目绿阴清昼。曲曲阑干,立遍翠环红袖。对斜晖、无语空低首。便待向、天涯极目,淡烟先暗堤柳。 注释: 湘帘:用湘竹制成的帘子。纨扇:用薄绢做成的扇子。 清昼:指晴朗的日子。 阑干:栏杆。 恁种凄凉:这样凄凉。恁:如此。种:语气词。 繁漏:指计时用的漏壶。 赏析: “湘帘半卷,纨扇生凉,满目绿阴清昼。”这三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画面。湘帘半卷,轻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凉意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炎。 诗句解析: 1. 飒飒西风,怯红愁绿,作成憔悴。 - “飒飒西风”描绘了秋风的萧瑟,“怯红愁绿”则表达了对春天消逝的感伤。 2. 念几番春去春来,万种柔情,都付一天香绮。 - 回忆过去的春天,心中充满了柔情。 3. 绕遍画阑还凝望,问前度、幽怀何处寄。 - 在栏杆周围徘徊,询问自己的心事寄托在哪里。 4. 家山畔、剩深浅艳痕,伴人残醉。 - 在家的山边
连理枝望梅 不惜东风去,不惜金盘露。只惜残红,年年惯是,飘零无主。纵常仪最解、说多情,也难留艳驻。 注释: 1. 连理枝望梅:比喻夫妻或恋人之间感情深厚,如同树上的连理枝一样紧密相连。 2. 惜东风去:形容对春天的流逝感到惋惜。 3. 不惜金盘露:形容对露水的珍贵,不愿浪费。 4. 只惜残红,年年惯是,飘零无主:形容梅花每年都在飘落,但始终无人欣赏,无人照料。 5. 纵常仪最解
【解析】 本词是作者送别友人的一首词。上阕写离别之苦;下阕写思念之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 【答案】 ①“念”:一作“怜”,意为“想”“顾念”。②“惜离伤别”:指分别时的痛苦。③“珠帘垂还卷”:形容室内外景色各异。④“西风只会吹梧叶”:用典。《世说新语·言语》:“谢公在东山,朝野无事。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乐令谓王右军曰:‘君欲何游?’谢云:‘昔年有《登天台》诗,今复何意?’‘既出看如何尔
【注释】苦挽先师恽洁士:指杜甫,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称他的朋友王季友为“苦挽”,这里用“苦挽”来代称自己的朋友。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追怀友人的作品。首句写西风日夜摧残树叶,暗示时世艰难。第二句写秋夜雨中阶前落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三句以“抱经将十年”自比,说明自己与友人一样有十年寒窗的经历。第四句写友人现在已迁居别室琼楼,而自己依然困居陋室
诗句如下: 阑干凭遍,正沉沉院落,阴阴芳树。独上高楼成怅望,冉冉斜阳西顾。前度东风,吹开吹落,不记离愁聚。桐花飘阶,早秋惊报园圃。 译文: 我独自漫步在深深的庭院之中,四周都是茂密的芳树。登上高楼眺望远方,只见夕阳缓缓西沉。曾经的风儿,吹开了春天的花,也吹落了秋天的叶。梧桐花飘落在台阶上,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注释: - 阑干:栏杆。 - 沉沉院落:深沉宁静的庭院。 - 阴阴芳树
【译文】 初听到一声春去的消息,料想东园的花落无人欣赏。离别的离愁别恨,只有那翠眉黛色的人儿才懂得。绣楼空寂,帘卷云叠关山在暮霭之中。便向常仪诉说离情,她却只能忍受无尽的凄凉。最痛苦的是那弱柳丝缕,想要系住我的离愁却无法留住。天涯路远,怎能只在阑干斜处。把满目流光拌换,夜深人静时,听风雨声沉沉。问燕子能言,曾唤醒春人来吗? 注释: 长亭怨慢:词牌名。双调九十七字,上下片各八句六仄韵。 乍闻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啼鹃声歇,红紫谁收,尽付西园清沼。” - 注释: 啼鹃声停歇,红色和紫色的花朵被谁收走?都交给了西园中的清澈池塘。 - 赏析: 这里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色,鸟儿的啼鸣声停止了,红花绿叶逐渐凋零,被人们收拾起来。最后,这些色彩斑斓的残花被丢弃在了西园的清澈池塘中。 2. “钩上画帘,燕掠微波,倦怀为伊倾倒。” - 注释: 挂在门上的画帘,燕子掠过波纹荡漾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