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饶舌口喃喃,却如担水河头卖。
生烟发火念头差,逐境随时心地隘。
涝涝洒洒弄精神,热热乱乱苦打睚。
般精运气枉辛勤,数息按摩徒意快。
昏沉掉举难主张,不昏即散如之奈!
神衰气散怎医治,髓竭形羸空后悔。
若求正道出迷津,免使填还冤业债。
收拾从前狂乱心,掀翻往日豪强态。
事父之心推事师,得旨先须持禁戒。
恕己之心推恕人,不责于人因善贷。
不自明而全其明,不自大而成其大。
无事无欲及无知,去甚去奢并去泰。
立基下手要严持,触境遇缘更淘汰。
只凭铅汞做丹头,莫认涂泥为宝贝。
更须上下交坎离,勿谓东西为震兑。
交梨火枣非肾心,木液金精岂肝肺。
休泥缘觉及声闻,不属见知并学解。
究竟无中养就儿,禅天净尽绝纤芥。
九还七返那机关,不在内兮不在外。

这首诗的翻译和注释如下:

挽邪归正歌
人前饶舌口喃喃,却如担水河头卖。
生烟发火念头差,逐境随时心地隘。
涝涝洒洒弄精神,热热乱乱苦打睚。
般精运气枉辛勤,数息按摩徒意快。
昏沉掉举难主张,不昏即散如之奈!
神衰气散怎医治,髓竭形羸空后悔。
若求正道出迷津,免使填还冤业债。
收拾从前狂乱心,掀翻往日豪强态。
事父之心推事师,得旨先须持禁戒。
恕己之心推恕人,不责于人因善贷。
不自明而全其明,不自大而成其大。
无事无欲及无知,去甚去奢并去泰。
立基下手要严持,触境遇缘更淘汰。
只凭铅汞做丹头,莫认涂泥为宝贝。
更须上下交坎离,勿谓东西为震兑。
交梨火枣非肾心,木液金精岂肝肺。
休泥缘觉及声闻,不属见知并学解。
究竟无中养就儿,禅天净尽绝纤芥。
九还七返那机关,不在内兮不在外。

赏析:

《挽邪归正歌》是一首表达修行者内心挣扎与觉醒、自我反省与提升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修行者在各种诱惑面前如何保持清醒,最终达到心灵净化的路径。整首诗歌充满了对修行者的深切关怀和对其精神世界的关注。以下是对每一诗句的逐句解释和分析:

第一段:人前饶舌口喃喃,却如担水河头卖。

注释: 诗人在众人面前说话(饶舌),就像在河边边卖水边说话一般。
赏析: 这一形象化比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和矛盾——他在人群中努力表现自己,但实际上却感到迷茫和困惑。他如同一个正在河边卖水的人,一边忙碌地劳作,一边还在思考着自己的问题。这种状态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

第二段:生烟发火念头差,逐境随时心地隘。

注释: 产生了愤怒的念头,随境而变的心地狭隘。
赏析: 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外界压力下产生的冲动和愤怒情绪。他的内心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变得狭隘和闭塞。这种情绪状态使他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第三段:涝涝洒洒弄精神,热热乱乱苦打睚。

注释: 用各种方法来折腾精神,又热又混乱,痛苦地攻击自己的缺点。
赏析: 诗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应对内心的困扰和冲突。然而,这些努力反而让他更加痛苦和困扰。他的内心变得混乱不堪,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攻击性。这种状态表明了他正在经历着极大的心理挑战。

第四段:般精运气枉辛勤,数息按摩徒意快。

注释: 耗费精力去修炼,又做数息练习徒然感到高兴。
赏析: 尽管诗人尝试通过修炼和数息练习来改善自己的状态,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他感到非常高兴,但这仅仅是短暂的快感,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挫败感。

第五段:昏沉掉举难主张,不昏即散如之奈!

注释: 昏迷不醒、意志消沉难以坚持主张,否则就会散失。
赏析: 诗人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状态,即使想要振作起来也显得十分困难。他感到迷茫和无助,不知道如何是好。这种困境让他感到极度沮丧。

第六段:神衰气散怎医治,髓竭形羸空后悔。

注释: 由于精神衰退而导致气散,骨髓枯竭导致形体虚弱,只有后悔没有药可治。
赏析: 诗人意识到了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严重恶化,无法通过任何方式来改善自己的状况了。他感到非常绝望和无助,只能默默承受这份痛苦和遗憾。

第七段:若求正道出迷津,免使填还冤业债。

注释: 如果寻求正道就能找到出路,免得再受冤孽的纠缠。
赏析: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即通过追求正道可以摆脱当前的困境,不再受到过去错误的束缚。这是对人生的一种积极看法,也是一种希望和期待。

第八段:收拾从前狂乱心,掀翻往日豪强态。

注释: 收起之前放荡不羁的心态,推翻那些曾经傲慢自大的举止。
赏析: 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曾经是多么的放纵和自负。他决定要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稳重。这种转变标志着他从过去的自我放纵走向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

第九段:事父之心推事师,得旨先须持禁戒。

注释: 对待父亲要有孝顺之心,对待老师要有尊敬之心,得到指示要先遵守禁忌。
赏析: 诗人在这里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并且提醒自己要遵守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这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

第十段:恕己之心推恕人,不责于人因善贷。

注释: 以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不要责备别人是因为善意的施舍。
赏析: 诗人提倡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认为我们应该以同样的心胸去对待他人,而不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对他们有所偏见或指责。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第十一段:不自明而全其明,不自大而成其大。

注释: 不被外界所知却能明白事理,不自大却能成就伟大事业。
赏析: 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一个人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外界的认可和赞誉,只要能够明白事理并保持谦逊的态度,就能够实现伟大的理想和目标。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生理念。

第十二段:无事无欲及无知,去甚去奢并去泰。

注释: 没有什么烦心事,也没有欲望也没有知识,去除过分的奢华和奢侈。
赏析: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简朴生活的人生态度。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摒弃过多的欲望和追求,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生活品质。

第十三段:立基下手要严持,触境遇缘更淘汰。

注释: 建立自己的基础时要严格要求自己,面对不同的境遇和缘分要更加谨慎地选择。
赏析: 诗人强调了自律和慎重的重要性,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修行的过程中都要时刻保持警觉和自律。这种态度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十四段:只凭铅汞做丹头,莫认涂泥为宝贝。

注释: 只依靠铅和汞作为炼丹的原料,不要误以为泥土就是宝贝。
赏析: 这是一个比喻性的表达,用来说明在修行过程中要注重方法和途径的选择。真正的修炼并不是依赖一些外在的物质或工具,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

第十五段:更须上下交坎离,勿谓东西为震兑。

注释: 更应当上下交流阴阳五行的道理,不要以为东方代表震卦西方代表兑卦就是全部宇宙的道理。
赏析: 诗人在这一段中再次强调了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修行中不仅要了解和运用传统的理论和方法,还要深入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和意义。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

第十六段:交梨火枣非肾心,木液金精岂肝肺。

注释: 交梨火枣不是肾脏心脏,木液金精也不是肝脏肺脏。
注释: 交梨火枣不是肾脏心脏,木液金精也不是肝脏肺脏。
赏析: 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出了某些观念的荒谬之处。他认为某些传统观念或说法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或科学规律,因此需要保持警惕和批判的态度。这是一种理性思考的态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反思和审视。

第十七段:休泥缘觉及声闻,不属见知并学解。

注释: 不要沉迷于对佛教境界的误解以及对声闻弟子的执着,不属于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学问的解释。
赏析: 这是对修行者的一种提醒,要警惕那些过于执着于某些宗教或哲学概念的人可能会犯的错误。他们往往对某些概念有误解或过度解读,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对事物产生错误的认识或理解。因此,修行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这样的陷阱。

第十八段:究竟无中养就儿,禅天净尽绝纤细。

注释: 究竟中不存在可以培养的事物,禅宗的纯净彻底到没有任何细微的瑕疵。
赏析: 这是对修行至高境界的描述,意味着在这个境界中一切都归于虚无,达到了极致的纯粹和洁净。这种状态是对修行者的最高要求,也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