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湘北蕙花开,树头树底猿乱哀。云巢九疑虞帝庙,雨昏三峡楚王台。
注释:湘南湘北的蕙花盛开,树上树下猿猴啼声一片。云遮九疑山的虞帝庙,雨打三峡城的楚王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湘南湘北的蕙花盛开,山上树下猿猴啼声一片的景象。其中“树头树底猿乱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猿猴在树林中跳跃哀鸣的声音,生动传神。而“云巢九疑虞帝庙,雨昏三峡楚王台”两句,则是对九疑山和三峡城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
湘南湘北蕙花开,树头树底猿乱哀。云巢九疑虞帝庙,雨昏三峡楚王台。
注释:湘南湘北的蕙花盛开,树上树下猿猴啼声一片。云遮九疑山的虞帝庙,雨打三峡城的楚王台。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湘南湘北的蕙花盛开,山上树下猿猴啼声一片的景象。其中“树头树底猿乱哀”一句,形象地描绘出猿猴在树林中跳跃哀鸣的声音,生动传神。而“云巢九疑虞帝庙,雨昏三峡楚王台”两句,则是对九疑山和三峡城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典型的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
【诗句释义】: 1. 度守悯忌长春宫:这是皇帝在长春宫中举行祭祀活动。“度”是“行”的意思,“守”是“主持”意思,“悯忌”即“悼念”。 2. 聪明帝:皇帝的名号,“聪明”是其谥号。 3. 不见宋家陵寝废:没有看到宋家的陵墓被废弃。“家”指宋朝皇室。 4. 暂离绛阙九重天,飞过黄河千丈水:暂时离开紫禁城,飞越黄河。“绛阙”指皇宫,“九重天”即九天,形容皇宫高耸入云,“黄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
诗句解释 1 锦瑟清商引:这是一首由瑟声引发的诗,其中“锦瑟”和“清商”是古代音乐术语,常用来指代诗歌的调性和风格。 2. 玉窗夜静月流光:描绘了夜晚宁静的场景,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室内。 3. 拂鸳弦、先奏清商:描述弹奏瑟时的情景,筝弦被轻轻拨动,首先发出了清澈的声音。 4. 天外塞鸿飞呼,群夜渡潇湘:通过雁鸣,象征远方的呼唤。潇湘指的是湖南,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远行的思念或对故乡的眷恋。 5
忆秦娥其五 风声恶。个人蕉萃凭高阁。 凭高阁。相思无尽,泪珠偷落。 锦书欲寄鸿难托。那堪更听边城角。 边城角。又添烦恼,又添萧索。 注释: 1. 风声恶:形容风雨很大。 2. 个人蕉萃:像枯萎的植物一样,形容心情沉重或悲伤。 3. 凭高阁:站在高处。 4. 相思无尽:无尽的相思之情。 5. 泪珠偷落:眼泪悄悄地落下。 6. 锦书欲寄鸿难托:想通过书信来表达感情,但是很难传达。 7.
玉楼春 其二 赋双头牡丹帝乡春色浓于雾。 谁遣双环堆绣户。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 碧纱窗下修花谱。 交颈鸳鸯娇欲语。 绛绡新结转官球,桃李仆奴何足数。 注释: - 帝乡春色浓于雾:指皇宫中的春天景色比雾更浓。 - 谁遣双环堆绣户:是谁安排了双环(古代妇女的装饰品)堆在绣有花纹的门上。 - 金张公子总封侯,姚魏弟兄皆列土:比喻这些富贵人家的儿子都被封为诸侯,兄弟也都得到了土地。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四犯剪梅花 宫人鼓瑟奏霓裳曲 - 这是第一句,描述了宫女在演奏霓裳曲的情景。"四犯"是一种音乐形式,通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霓裳曲"则是唐代宫廷音乐名,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非常华丽且哀伤的乐章。 - 注释:四犯,一种音乐结构,用于表现复杂或多层次的情感。 - 赏析:这一句描绘了宫中女官们正在用华丽的方式(如霓裳曲)来演奏音乐,展现了一种高贵而哀愁的氛围。 2.
诗句解释: 1. 天沉沉 - 天空昏暗、阴沉。 2. 香罗拭泪行穷阴 - 形容天气寒冷至极,用香罗(一种细密的丝织物)擦拭眼泪以保持身体温暖。 3. 左霜右雪 - 天气极寒,四周都是霜和雪。 4. 冷气难禁 - 难以忍受这种寒冷的天气。 5. 几回相忆成孤斟 - 多次思念某人,以至于只能孤单地饮酒来表达心中的哀愁。 6. 塞边鞞鼓愁人心 - 边疆的战鼓声让人心情忧郁。 7. 愁人心 -
【注释】 如何说:怎么讲? 人生自古多离别:人从生下来起就有很多别离的遭遇。 多离别:离别的次数很多。 年年辜负:每年都辜负。 海棠时节:海棠花开的季节,指春天。 娇娇独坐成愁绝:娇小的女子独自坐在房中成了愁苦之人。 胡笳吹落关山月:胡笳声在关山月下飘荡。关山:指边关和山区。 几番圆缺:多次出现盈缺的变化。 【译文】 说什么呢,人生从古至今总是有太多的离别,这些年来又有多少次辜负了美好的时光
【注释】 水悠悠:江水流得很悠远。 长江望断:长江之水遥望不尽,望不见归舟。 无归舟:没有归来的船。 欲携斗酒:想携带美酒去登高饮酒。 怕上高楼:担心登高楼时看到故国景象更伤感。 貂裘:古代北方民族用貂皮制作的衣服。 更听马上弹箜篌:更在战马奔腾的马上弹奏箜篌,声调凄切。 箜篌:一种弦乐器。 万般哀怨:指内心充满无尽的哀怨。 一种离愁:一种因离别而生发的忧愁。 赏析: 《忆秦娥》是唐教坊曲
莺啼序 宫中新进黄莺 檀栾宫墙数仞,敞朱帘绣户。 正春暖、飘拂和风,衮入红尘香雾。 见丝柳青青,袅娜如学宫腰舞。 有黄莺、恰恰飞来,一梭金羽。 小巧身儿,锦心绣口,圆滑遽如许。 避人,渐飞入琼林藏身,桃杏深处。 对银屏、珠圆翠陈,隔叶底、恣歌金缕。 忽群妃,拍手惊飞,奋然高举。 晓来雨湿,花娜柳垂,误投罗网去。 缓缓访、六宫寻问,玉纤争握。 放入金笼,眼娇眉妩。 身如旅琐,无心求友。
诗句释义与译文如下: 钱塘江上春潮急,风卷锦帆飞。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时钱塘江上的壮观景象,春潮涌动,掀起的巨浪如同被风吹起的彩帆一般。 不堪回首,离宫别馆,杨柳依依。 诗人无法忍受这样的离别和别离,只能回头望去,看到曾经离别的宫殿和亭台,以及那些依依不舍的杨柳。 蓟门听雨,燕台听雪,寒入宫衣。 在遥远的蓟门(今北京一带),诗人听到了雨声;而在燕台(今北京西郊的故宫),他听到了雪声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沉香浦上花如雪:沉香浦上的花朵洁白如雪。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高贵、纯净。浦,水边的平地,这里指河流或湖泊旁的地方。花,指的是花朵。 2. 玉镜台边人似霞:在装饰着玉石的镜子旁边,人们像彩霞一样美丽。玉镜台,一种装饰华丽的镜子,常用以比喻美好的事物。霞,即朝霞,天空中的彩色云霞。此处用以形容人的美貌或仪态。 3. 醉下兰舟驮细马:在月色朦胧中
【注释】 东粤:《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国风》:周朝的诗篇。汉时称为《国风》。东粤:古地名,即今广东一带。 竹枝词:古代民间歌谣的一种形式。 珠娘:女子名。 十五:指十三、十四、十五岁。珠儿:即珠娘,这里指她所嫁的丈夫。 江水:指珠江水。湄:岸边。 有情:有情感。 无计:没有办法。 留伊:留住他。伊:代指她的丈夫珠儿。 赏析: 这首诗是写新婚女子在江边送别丈夫的情景。珠娘是当地有名的美女
零丁洋里布帆行。 零丁,孤独的样子。零丁洋是广州附近的一个海湾,这里泛指广州附近的地方。 东粤竹枝词:这是一首描写在广州一带的旅行见闻的诗。 别后春潮带雪生。 别后,离开之后。春潮带雪生,春天的潮水带着雪花融化。 昨日高楼望晴色,素馨花满五羊城。 昨天登上高楼远望晴朗的天空,只见五颜六色的鲜花装点着广州城。五羊城,古称广州,以五只神羊为标志
《竹枝三首·其二》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苎罗村东苎罗西,湖光照见越鬟低。”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诗意解读: - 苎罗村在今浙江省诸暨县南,苎罗江在县北。村名取义于产苎麻,故称苎罗。东、西即指村之东西两侧。 - “湖光”指钱塘江。“越鬟低”指的是钱塘江潮水上涨时,江岸上的山崖被淹,越地的妇女们梳着高髻,头发被潮水淹没,显得很低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其中《和西湖竹枝词三首·其一》是元朝康瑞的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第一句:“三宝女儿年十三。” - 关键词:三宝、女儿、年、十三。 - 解释:这里的“三宝”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三种宝物,即金、银、琉璃,这里用来比喻女孩的珍贵。而“女儿”则直接指代女孩。十三岁是一个女孩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龄阶段
【注释】: 爷娘太是狠心人,怀抱娇娃换白银。——爷娘狠心抛弃了小女儿,把年幼的女儿抱在怀里换来了银子。怀抱娇娃换白银——抱着娇生惯养的孩子去换银元,形容为财宝而牺牲儿女。 妾身不是生来贱,泥里莲花似妾身。——我不是天生就低贱的,就像泥土中生长的莲花。妾身——我的身份地位低下,但有一颗高贵的心。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竹枝词三首》之一。诗中通过叙述一个被父亲出卖的小女儿的痛苦遭遇
【注释】 石榴裙:指女子的裙子,因石榴子红艳似花而得名。 曳斜晖:在斜阳下拖动。 闲弄荷珠水满衣:在荷花上轻轻摆弄着珍珠般的露珠,衣服沾湿了。 木兰舟:用木兰木制成的船。 【赏析】 《竹枝词》是汉乐府民歌中的一首,是描写男女情爱的歌曲,多为七言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故称为“七绝”;又因为诗中多用谐音和双关语,所以又名“竹枝体”。 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在傍晚时分,坐在木兰舟上
注释:荷花在水中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花房里住着许多野生的鸳鸯。微风吹来,荷花却沉默不语,因为它们害怕自己的清香会影响到野鸳鸯们的休息。而那些可爱的鸳鸯却飞向了我的身旁,让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温暖和关爱。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荷花的美丽和野鸳鸯的优雅。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句原文: 花田三月黎人多,珠江无风春自波。 注释解释: - 花田三月:描述了一个春天的田园景象,花朵在春天的阳光下盛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黎人多:指的是岭南地区的人民,强调了这个地方的人们的特点。 - 珠江:珠江是中国南部一条重要的河流,其两岸是广东省的主要城市和地区,因此在此处特别提及。 - 无风春自波:描绘了春天珠江河水自然流淌的景象,没有风的干扰,水面平静如镜。 赏析:
诗句原文: 罗浮人家红蕉布,谁裁郎衣侬所作。 译文: 罗浮人家用红蕉布做衣服,是我为你裁剪的。 注释: - 罗浮:地名,位于今广东省增城、新塘一带,是古代粤东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方。 - 红蕉布:一种质地柔软、色彩鲜艳的布料,常用于制作衣物。 - 谁:代词,指代“你”。 - 郎衣:男子的衣服。 - 侬:吴语中对“我”的称呼。 赏析: 这首《竹枝·粤东词四首》是清代诗人陈维崧创作的一组词
竹枝歌 湘江日落乱帆飞,不向东归便北归。杨柳渡头村店里,青裙女子卖乌柙。 注释:竹枝歌:一种流行在湖南、湖北一带的民间歌曲,歌词多是描写爱情生活的。湘江:即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流经湖南省,注入洞庭湖。乱:杂乱无章。帆:船的篷帆。青裙:指年轻美貌的女子。乌柙(xiá):一种古代的乐器。押:弦乐器。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夕阳西下,江面上飘荡着乱杂的帆船;诗人站在船头遥望
【注释】: 竹枝歌:唐代民歌,流行于巴楚一带。 落木萧萧风怒号:落叶纷纷,秋风怒吼。 平沙漠漠雁腥臊:大漠空旷,雁鸣凄厉。 湘江秋水澄如练:湘江秋水清澈明亮。 山鬼嚣时山月高:山林间的山鬼在高声喧嚷的时候,山头明月也显得格外皎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湘江秋景的竹枝词。首句写萧瑟秋风中落叶纷纷,发出“簌簌”之声;二句写大漠辽阔,孤鸿哀鸣,声音凄凉,使人感到一种寒意;三句写秋江澄澈
【注释】 白头:指年老。巴东:今湖北东部,古称“巴郡”。巴西:今四川东部。转柁:船向相反方向行驶。巴东转柁向巴西:意为从巴东驶往巴西。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渔父生活情趣的民歌,以白头夫妻为对象,通过写他们的捕鱼、纳税和归家等情节,表现了渔夫夫妇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感情。 开头两句:“白头渔父白头妻,网得鱼多夜不归。”意思是说,白头翁和他的白发妻一起在江上打鱼,打了许多鱼
注释:弄玉吹箫过洞庭,烟雾渺茫连接着巴陵。朗吟仙子从何处飞来?她登上君山欣赏月光的美景。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弄玉吹箫过洞庭、烟雾渺茫连接着巴陵、朗吟仙子从何处飞来、登上君山欣赏月光的美景等场景,展现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和仙子们欢快的生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天上人间一梦过,春来秋去奈愁何。:“天上人间一梦过”,意味着人生如梦,一切荣枯皆为过眼云烟。“春来秋去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四季更替和岁月流转的无奈和忧愁。 - 铜仙有泪如铅水,不似湘妃竹上多。:“铜仙有泪如铅水”,铜仙(古代神话中的铜像)流泪的形象,寓意着哀怨与悲哀。“不似湘妃竹上多”则是将悲伤的情感与湘妃竹上的泪珠相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