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从古帝王州,漕运君今事胜游。
丹凤有台春树老,乌衣无国夕阳收。
潮声挟雨翻蛟室,山气浮云结蜃楼。
白发高堂日相待,早回兰桡莫淹留。
【解析】
本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金陵从古帝王州”句,点明地点,交代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
“漕运君今事胜游”句,点题,抒发诗人送别友人的心情。
颔联写景,写景有情,写景有神。颔联两句都是写景,但所写景物却各具特色。
“丹凤”句写景,以丹凤台春树老衬托友人的离别之情。这一句中,丹凤台是送别的地点,“春”字写出了春天的特点,“老”字写出了春树的特点,而“丹凤”二字则点明这是在金陵。这一句中“丹凤”是地名,“春”是季节,“老”是时间,“丹凤”是人物,“春”是事件,“老”是状态。“丹凤有台春树老”,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写出了春天的特点和景色,同时表达了送别之情。
“乌衣无国夕阳收”句写景,以乌衣巷的落日来衬托友人的离去。这一句中,乌衣巷是送别的地点,“夕阳”指太阳西下,“收”字写出了夕阳的特点,“乌衣”二字点明这是在金陵。这一句中“乌衣”是地名,“夕阳”是时间,“收”是动作。“乌衣无国夕阳收”,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写出了夕阳的特点和景色,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潮声挟雨翻蛟室”句写景,用潮声、雨声和翻动的蛟室来表现金陵山势之奇。这一句中,“翻”字写出了龙室的动态,“涛”字写出了龙室的声音,“蛟”是神话中的动物,这三个字都点明这是在金陵。这一句中“潮”是名词,“雨”是动词,“翻”是动词,“涛”是名词,“蛟”是名词。这一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描写出了龙室的动态,同时也写出了山水的奇丽。
“山气浮云结蜃楼”句写景,用山气、浮云和结蜃楼来表现金陵山色之奇。这一句中,“结”字写出了蜃楼的形状,“浮”字写出了云彩的特点,“蜃楼”是神话中的建筑。这三个字都点明这是在金陵。这一句中“山”是名词,“云”是名词,“结”是动词,“浮”是形容词,“蜃楼”是名词。这一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描写出了山色的奇丽、云的飘动以及蜃楼的奇特。
尾联抒情,写送别友人时心情的迫切。
颈联两句都是写景,写景有情,写景有神。“白发高堂日相待”句中,白发老人是送别的对象,“相待”说明送别友人的心情迫切。“早回兰桡莫淹留”句中,兰桡是指小船或小舟,是送别的对象,作者催促友人早日回来不要耽误了回家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丰五年(1082)秋。诗人当时任江东安抚使,送别友人前往金陵,临行之际写下这首七言律诗。此诗先写景,次抒情,情景交织,意境开阔。诗人通过对金陵山色的描绘和对友人去程的描写表达了自己送别友人的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