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鬓点霜花,汉南柳、心事蹉跎。幼舆只合居岩谷,绳床近竹,柴门临水,任我婆娑。
诗老日相过。爱苍苔、屐齿新蹉。生涯点检无多子,东篱种菊,南山种豆,醉后高歌。
【解析】
此句为第一层,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两鬓”,指诗人的双鬓;“点霜花”,指双鬓如霜;“汉南”,指汉水之南,即襄阳一带;“柳”,柳树;“蹉跎”:耽误时间,虚度年华。“幼舆”,指诗人幼时所乘的车子;“只合”,应该;“居岩谷”,隐居山林;“绳床”,“绳床”,用绳子做的床,简朴;“柴门”,柴草编的门;“临水”,靠近水流。“任我婆娑”,任凭我在门前漫步。第二层,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具体设想。“诗老”:诗人自称。“日相过”,每天相见;“苍苔”,指长满青苔;“屐齿”:指穿着的鞋上长出的青苔。“新”:刚长出。“生涯”,指人生;“无多子”,不有很多子女;“东篱”:东边的篱笆旁边;“种菊”:在菊花旁种植菊花;“南山”:南山下,指隐居之地;“种豆”:在豆田里种植豆子。第三层,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赞美。“醉后”,喝醉了;“高歌”,大声唱歌。第四层,写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答案】
译文:
双鬓已生白发,像秋天的霜花一样,我住在汉水南边,心情郁闷、岁月蹉跎。我年轻时应该住到山里,在竹床上打盹,柴门旁边是潺潺流水。
诗人们天天见面,爱那青苔爬过的旧鞋子。我一生没有多少孩子,东边篱笆旁边种菊花,南山底下种豆子。喝得酩酊大醉,我大声唱着歌。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隐逸情趣的词。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与眷恋表现得十分真切。
上片写隐居生活。起首两句,写自己已是两鬓斑白,如同秋霜一般。这两句是对隐居的生活环境作了具体的描绘,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接着四句,写自己居住在汉水南部,心中郁闷、岁月蹉跎,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里的“心事蹉跎”,表明了作者内心的抑郁、悲愁。“幼舆”,指幼时所乘的车子;“居岩谷”,指居住在山谷之中,远离尘嚣;“绳床”、“柴门”、“临水”,都是隐者生活的特征,也是对隐居生活的具体描写。最后两句,写自己喜欢和诗人们一起喝酒作乐,他们在一起谈笑风生,相互关心,相互帮助,非常愉快。“爱苍苔、屐齿新蹉”一句中,“苍苔”是青苔,“屐齿”是木屐底上的齿状物,这里借指诗人的脚迹。“新蹉”是刚走的新痕。这两句写出了隐士们经常相聚饮酒的情景。“生涯点检无多子”,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喜爱。
下片写隐居生活的具体设想。“东篱”“南山”,都指隐者居住的地方;“种菊”“种豆”,则表明了其爱好,也是对自己隐居生活的热爱和依恋。最后两句,写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但仍然保持着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醉后高歌”,既表现出自己的快乐,也表现了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全词通过描写隐居生活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