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谁唱后庭花。烟淡月笼纱。水云凝恨,锦帆何事,也到天涯。
寄声衰柳将烟草,且莫怨年华。东君也是,世闲行客,知过谁家。

《眼儿媚·醴泉和高斋过炀帝故宫》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

诗句解析:

  • “隔江谁唱后庭花。”:描述的是诗人在江的对岸听到有人唱起那支悲伤的歌曲,即《玉树后庭花》。这首诗中,后庭花代表了隋炀帝的奢靡与亡国的命运。
  • “烟淡月笼纱。”:描述了夜晚的景象,月光如纱,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 “水云凝恨,锦帆何事,也到天涯。”:表达了水天相接处的哀愁,以及那飘荡的锦帆象征着隋炀帝的奢华生活,最终也到了人生的尽头。
  • “寄声衰柳将烟草,且莫怨年华。”:借衰柳和烟草来传达作者的思念和感慨,同时也表示自己已经接受了岁月流逝的事实,不再为年华老去而怨恨。
  • “东君也是,世闲行客,知过谁家。”:这里的“东君”指的是春天,而“世闲行客”则形容自己如同一个游子,漂泊不定。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译文:
隔着江面,是谁在唱起那首悲伤的歌,《玉树后庭花》?烟雾弥漫,月光如纱,笼罩着水面上的烟雾。水天相接的地方充满了哀愁,那些飘荡的锦帆又是为了什么来到这里的天涯海角?我托付给那衰败的柳树和烟草,不要埋怨时间的流逝。东边的春光也像是一个行走在世间的闲散之人,又知道是哪个人家的过去呢?

赏析:
这首词是苏东坡在一次出游时,偶遇一地景致而引发的内心感慨之作。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词人通过“隔江谁唱后庭花”这一意象,引出了隋炀帝的历史悲剧。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人性的反思——人们往往因为一时的欢愉而忘记了历史的教训。接着,“烟淡月笼纱”一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引人入胜。

“水云凝恨,锦帆何事,也到天涯”这几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这里的“锦帆”象征着过往的美好时光,而“到天涯”则暗示了这些美好时光已经消逝无踪。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整首词更加具有深度和力度。

“寄声衰柳将烟草,且莫怨年华”这一句,则是作者的自我安慰和释然。他明白,无论过去如何辉煌,现在都已经过去了,无法挽回。因此,他选择接受现实,不再为逝去的年华而怨恨。这种超脱的态度,正是苏东坡一贯的人生哲学。

这首词通过自然景色和历史典故的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考的过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