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鸠本鹄鵴,形状鹴鸠殊。
江东呼拨谷,布谷江南呼。
桑间拂其羽,长与载胜俱。
一鸣雨霢霂,再鸣雨沾濡。
三鸣未及已,惊起耕田夫。
扶犁乃毕出,荷锸争前趋。
我闻少皞氏,凤鸣来应图。
纪官此司空,信为德之符。
愿言反淳风,圣世跻唐虞。
持此鸣鸠篇,远献王者都。

布谷篇

鸣鸠本鹄鵴,形状鹴鸠殊。

江东呼拨谷,布谷江南呼。

桑间拂其羽,长与载胜俱。

一鸣雨霢霂,再鸣雨沾濡。

三鸣未及已,惊起耕田夫。

扶犁乃毕出,荷锸争前趋。

我闻少皞氏,凤鸣来应图。

纪官此司空,信为德之符。

愿言反淳风,圣世跻唐虞。

持此鸣鸠篇,远献王者都。

译文:

布谷鸟是鸣禽中的一种,形状奇特。
江东地区的人称它为“拨谷”,而布谷鸟的名字则是江南的叫法。
在桑林之间,它梳理着羽毛,常常伴随着人们一起劳作。
一声鸣叫,就会下一场小雨;两声鸣叫,又会下一场细雨;三声鸣叫,还未结束,就已经惊动了正在田间劳作的人们。
他们放下手中的农具,争先恐后地赶到田间。
我听说古代的少皞氏时期,有凤凰会来应和他们的图腾。
当时的司空官员也以凤凰为吉祥的象征,相信这是上天对他们德行的认可。
我希望能够传达这种淳朴的风气,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达到唐尧、虞舜那样的盛世。
我将这首诗奉献给您,希望它能够远达您的王城,传达我的一片心意。

赏析:

《布谷篇》是一首描述布谷鸟鸣叫特征和农耕生活场景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布谷鸟的不同叫声及其对农业活动的影响,展现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关系的认识。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社会淳朴风气的期望,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诗中的布谷鸟,既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鸟类,也是人类农耕文化中的象征。它的鸣叫不仅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还承载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尊重。诗人通过对布谷鸟鸣叫特性的描述,生动地勾勒出了一幅春雨时节的田野景象,以及农民们忙碌的身影。这种形象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直观感,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感。

诗人还通过对布谷鸟鸣叫频率与雨水关系的描写,暗示了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当布谷鸟连续不断地鸣叫时,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雨水,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也是对农业生产智慧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少皞氏时期的凤凰与司空官员象征的提及,表达了对古代美德和社会秩序的向往。他认为,社会的和谐与发展,需要建立在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之上。这种观点虽然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但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视。

《布谷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它不仅是一首反映农耕生活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