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天中日月,元真海里舟航。千门万户为敷扬。引入亡羊路上。
续焰传薪莫会,金壶碧酒先尝。博山一炷劫前香。鼻观难通妙况。

注释:

自性天中的日月,元真海里的舟航。千门万户为了宣传教化。引入亡羊路上的教训。

续焰传薪,不要会意,也不要执着于形式。金壶碧酒,先尝尝味道。博山一炷,劫前的香。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作品之一《西江月·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以及对佛教修行的向往之情。

首句“自性天中的日月”,意味着佛教中的“自性天”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根本。在佛教中,“自性天”是指众生内在的本性,即佛性、真如等概念。这里的“日月”象征着光明和智慧,意味着佛教的真理和智慧是普照万物的根本。

第二句“元真海里舟航”,意味着佛教中的“元真海”是众生内心的海洋,其中充满了各种烦恼和困扰。而佛教的修行就是在这个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舟航”。这里的“舟航”象征着修行的道路和方法,即通过修行来克服内心的烦恼和困扰,从而达到解脱的境地。

第三句“千门万户为敷扬”,意味着佛教的教义被广泛传播和弘扬。这里的“千门万户”象征着广大的听众群体,他们通过学习佛教的教义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境界。而“敷扬”则是指传授和宣扬佛教的教义。

第四句“引入亡羊路上”,意味着佛教的教义教导人们要有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就像引导迷失方向的羊群找到回家的路一样。这里的“亡羊路上”象征着迷失的方向和困境,而佛教的教义则是指引人们走出困境的明灯。

第五句“续焰传薪莫会,金壶碧酒先尝”,意味着佛教的修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这里的“续焰传薪”象征着传承和延续佛教的智慧和文化传统。而“金壶碧酒”则象征着美味和享受。在这里,作者强调了修行者应该珍惜和享受佛教文化的美好之处,同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自律的态度。

第六句“博山一炷劫前香”,意味着佛教的信仰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努力。这里的“博山一炷”象征着虔诚的祈祷和修行。而“劫前香”则是指过去时代的香气,代表着过去的修行和成就。在这里,作者强调了修行者要不断回顾过去的成就和经验,以此为动力继续前行。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修养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它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修行的向往之情,并强调了修行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体验佛教的智慧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同时,它也提醒读者要保持谨慎和自律的态度,珍惜和享受佛教文化的美好之处。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场景,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境界。

词的开篇便以“西江月”作为题目,既点明了地点(西江)和时间(月夜),又暗示了这首词的风格与主题。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使得整首词显得更加含蓄而富有韵味。

“自性天中日月”一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性天”这一概念,将其与“日月”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宏大而深远的空间背景。在这个空间里,日月成为了宇宙万物的主宰,它们的存在与变化都离不开这个自性天。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刻领悟,也表达了他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元真海里舟航”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人类的内心世界。他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光芒的元真海,其中蕴藏着无尽的宝藏与力量。然而,这片海洋并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经历着生灭流转的过程。因此,人类也必须时刻保持警觉与清醒,以免迷失在这片汪洋之中。

紧接着,“千门万户为敷扬”一句,诗人将视线转向了社会大众。他认为,佛教教义如同千门万户般普及于世间,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与慰藉。正是这些教义的传播与弘扬,使得无数的人得以摆脱苦海,走向解脱之路。

在“引入亡羊路上”一句中,诗人以生动的动物比喻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他警示人们,在这条通往智慧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种种诱惑与陷阱,但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的信念与毅力,就能够成功地穿越这道险关,抵达彼岸。

接下来的几句中,“续焰传薪莫会”与“金壶碧酒先尝”两句紧密相连,共同表达了对修行过程的深刻认识。前者提醒人们要继承与发扬前人的教诲与经验,避免盲目跟从他人而失去自我;后者则鼓励人们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深入体验佛教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而最后的“博山一炷劫前香”一句,则以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收尾全词。博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火焰山所在地,这里曾经燃过无数香炉,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而“劫前香”则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与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