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黄花、自斟清醑,南山人在何许。浮生聚散云萍似,消得几番寒暑。些个路。□不断情悰,惟有春天树。停歌罢舞。更说甚悲欢,从教白首,心事付崔橹。
钧天梦、忘却当年宦谱。吟蛩休怨休诉。如今世味更尝惯,但见青山多妩。清对苦。是我误儒冠,还是儒冠误。西湖胜处。且趁取时佳,不寒不暖,同泛小舟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采了黄花自斟清酒,这南山人又在何方?浮生聚散像云和萍,消磨得了多少寒暑?那些道路我不断情愫,惟有春天的树木。停下歌罢舞。更说什么悲欢,白首心事付给渔翁。
钧天梦,忘却当年官印。吟蛩休怨诉。如今世味更熟悉,但见青山多妩媚。清对苦难,是我误儒冠,还是儒冠误我。西湖胜处。暂且趁着好时节,不冷不暖,同在船上泛舟去。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为友人王仲至送别而写的一首词,抒发了作者对仕途失意的感慨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词上片主要抒写人生聚散无常、世事难料的感叹;下片则以“西湖”作比喻,表达自己不愿受世俗羁绊,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愿望。
“采黄花、自斟清醑,南山人在何许”,词人以采撷黄花自斟美酒的举动起兴,表现了一种隐逸情怀。“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面。词中说“南山人在何许”,意思是说:我身处何处呢?作者在这里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仕宦生活的厌倦与不满。“浮生聚散云萍似,消得几番寒暑。”作者认为人生如聚如散,如浮云之漂游,像漂浮的水草,飘泊不定,变化无常。作者用“几番寒暑”来形容人生聚散无常,暗示了官场险恶、变幻莫测,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
“些个路□不断情悰,惟有春天树。”此处的“情悰”指心情与情绪,“□”通“断”,意为“断绝”,“情悰”亦作“情绪”。词人认为人生聚散就像浮云之漂游,像漂浮的水草,飘泊不定,变化无常,无法断绝。只有春天的树木才是常青的,可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不满。
“停歌罢舞。更说甚悲欢,从教白首,心事付崔橹。”词人认为人生聚散就像浮云之漂游,像漂浮的水草,飘泊不定,变化无常,无法断绝。所以,不必再说什么悲欢离合之事了,一切随它去吧。既然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么何必在意自己的年纪呢?只要将心事交付给渔翁就可以了。
“钧天梦,忘却当年宦谱。”词人回忆当年曾梦见过天堂,并在那里得到了帝王恩宠。但是,现在却已经忘记了曾经做过官的事情了。这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词人对于功名利禄的厌恶与不满。“吟蛩休怨诉。如今世味更尝惯,但见青山多妩。”词人认为人生聚散就像浮云之漂游,像漂浮的水草,飘泊不定,变化无常,无法断绝。所以不必再说什么悲欢离合之事了,一切随它去吧。既然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么何必在意自己的年纪呢?只要将心事交付给渔翁就可以了。
“清对苦。是我误儒冠,还是儒冠误我。”词人反思过去的人生经历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我误了儒帽还是儒帽误了我?”这里的“儒冠”指的是古代读书人的帽子,也就是文官的服饰。“清对苦”指的是清贫的境遇。词人认为人生聚散就像浮云之漂游,像漂浮的水草,飘泊不定,变化无常,无法断绝。所以不必再说什么悲欢离合之事了,一切随它去吧。既然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那么何必在意自己的年纪呢?只要将心事交付给渔翁就可以了。
“西湖胜处。且趁取时佳,不寒不暖,同泛小舟去。”词人想到西湖的美景就心旷神怡,便想趁这良辰美景去游玩。词人说:“西湖景色宜人,趁这时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们一起去泛舟吧!不要受天气冷暖的影响!”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美丽以及词人的愉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