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橹声乾,晚泊断矶下。
云岫浮修蛾,霜生入平野。
鸿雁无处寻,落日不可画。
重冈护岩邑,百里寄民社。
藉甚贤大夫,居然鲁恭化。
丰年足粳稻,沃壤满桑柘。
我如无心云,底事劳候迓。
烂醉得诗归,江山非传舍。
【注释】
①北风橹声干:船在北风中行驶,桨声与江水相撞的声音。橹,船前进的用具。干,形容声音响亮。
②晚泊断矶下:晚上停船在断桥下。矶,小石山或小石矶。
③云岫浮修蛾:云雾弥漫,如蛾眉飘拂在山峰上。岫,山洞。
④霜生入平野:霜雪覆盖着广阔的原野。生,生长。
⑤鸿雁无处寻:大雁飞不过去的地方。鸿,大雁。
⑥落日不可画:落日不能画下来。
⑦重冈护岩邑:重山环绕的岩邑地区。重,重叠;冈,山岗;邑,聚居地。
⑧百里寄民社:一百里路远的村落都寄托于贤明的县令治理之下。百里,形容距离远;寄,寄托;民社,百姓和乡社。
⑨藉甚:多么;贤大夫:贤明的县令。
⑩鲁恭化:指鲁国的周公旦。周公旦为周武王的弟弟,封于鲁国,后世称他为鲁恭王,故以鲁恭王代指周公旦。
⑪丰年足粳稻:丰收之年粮食很充足。粳稻,一种耐寒而粒大、味甜的水稻。
⑫沃壤:肥沃的土地。
⑬我如无心云:我像无心的云一样自由自在。
⑭底事:何事。
⑮劳候迓:辛苦迎接。迓,迎候,迎接。
⑯烂醉得诗归:喝醉了酒才得到诗回家。烂醉,喝得非常痛快。
⑰江山非传舍:江山不是旅店。传舍,旅舍。
【赏析】
此诗当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冬,诗人由临湘至衡州时。当时,诗人任监县,即监税官,是掌管一县税务的官员。此诗作于旅途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地方长官的景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当地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首联写诗人行色匆匆,舟行北岸,停泊断矶之下。“北风”,点出时间是在冬季。“橹声”则点明了船只在北风中行进的情景,“干”字形容声音响亮。
颔联写暮霭中的群山,其上的云雾缭绕着峰峦,犹如女子的蛾眉一般。“霜生”句写白茫茫的原野,霜雪覆盖着广阔原野的景象。
颈联两句写大雁无处栖息,落日不能入画。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所见所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之情。“重冈”二句写岩邑地区重山环绕的特点。“百里”二句写地方长官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安定,百业兴旺。
尾联抒发了诗人对贤明地方长官的景仰之情。诗人赞扬这位长官治理有方,百姓安居乐业。最后一句更是表明诗人对这位长官的景仰之情达到了极点,以至于他感到自己的心胸开阔得好像没有东西阻挡一样,仿佛自己可以像无心的云一样自由自在。最后一句更是表明诗人对这位长官的景仰之情达到了极点,以至于他感到自己的心胸开阔得好像没有东西阻挡一样,仿佛自己可以像无心的云一样自由自在。
此诗全篇紧扣题目,以“宿临湘赠诚之监县”为线索,从夜泊断桥到晨起送别,从描写景物写到表达情感,层层铺展,曲折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