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近说倪东海,竹石不数柯丹丘。
道人高卧江南雨,只写西风一穗秋。
柏本道墨禾
柏树林中,道人常把墨汁涂抹在竹木之上。
云林近说倪东海
近来有云林的诗人说,倪瓒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竹石不数柯丹丘
竹子和石头不需要多作描写,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丹丘先生笔下的“柯”。
道人高卧江南雨
道人高卧于江南,静卧在细雨纷飞之中,任凭风雨洗刷着身上的尘埃。
只写西风一穗秋
只描绘出秋天西风吹过稻田,稻谷随风摇曳的景象。
云林近说倪东海,竹石不数柯丹丘。
道人高卧江南雨,只写西风一穗秋。
柏本道墨禾
柏树林中,道人常把墨汁涂抹在竹木之上。
云林近说倪东海
近来有云林的诗人说,倪瓒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竹石不数柯丹丘
竹子和石头不需要多作描写,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丹丘先生笔下的“柯”。
道人高卧江南雨
道人高卧于江南,静卧在细雨纷飞之中,任凭风雨洗刷着身上的尘埃。
只写西风一穗秋
只描绘出秋天西风吹过稻田,稻谷随风摇曳的景象。
【诗句翻译】 我喜爱菊花,一生只爱菊花。我曾住在沧浪曲旁的幽居之地。 春天剩余的三百株菊花苗,参差不齐的映衬着江蓠绿。 我清除小径上的蔓草,一年里最怕风雨侵袭。 常常灌溉清流,多次扶持丛竹。 秋天的菊花不怕烂熳,灿烂的金钱般地照耀在茅屋之上。 如今我躲避到东海边,夜夜飞梦渡过君山之麓。 早上下马经过名园,繁花嫩蕊纷纷簇拥。 有的染了猩红似剪彩,有的缀了鹅翎同刻玉。 有的像芙蓉映秋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八》。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译文: 君不见天人手中三尺冰,乃翁授之赤帝精。 白蛇斫断天始惊,川原流血野草腥。 天荒地老泣素灵,炎刘帝业一扫成。 归来歌风八极清,吴钩巨阙皆虚名。 流传典午气未平,精光彻天奋如霆。 郁攸扇妖武库倾,化为霹雳凌紫冥。 壮士感时涕泪零,剑兮剑兮何由得汝跨海斩长鲸。 【注释】君不见:表示感慨,见:看见。三尺冰:指宝剑
【注释】 萧寺:指寺庙,即“萧寺桥”。 侵晨:破晓。发船:扬帆启航。江雾消:江上雾气消散。 村鸡:乡村的报晓鸡。三唱:三声。屋角树:屋檐边的树。柔橹:轻柔的船桨声。数声:几声。沙际潮:沙洲上的潮水。此时:这时。飞上海底日:太阳从海上升起。锦云:绚丽多彩的云霞。光荡摇:光彩映照江面波光摇曳。㶁㶁:形容水流声。绕滩转:环绕在河滩上流淌。霜气:寒冷的天气。 人生各各有所役
锦树行 忆昔家住蓉城东,周遭乌臼杂青枫。 一春门巷绿阴雨,六月林塘清昼风。 时当收藏未黄落,景因壮观还青红。 织成谁似天孙巧,染出岂非青女工。 十年无家寄吴市,一日舣棹来穹窿。 人家隐见流水绕,树林绚烂孤村通。 赤城丹霞映绝巘,西山落日回苍穹。 杂花秋明步障外,归鸦暮落天机中。 高情作传忆郭偻,浮华戏人悲石崇。 题诗曾流御沟水,剪彩何烦西苑宫。 人生渐老归未得,秋色虽好将成空。 何当唤起赵松雪
诗句释义: 1. 放旷北郭生,好作云水游。 注释:诗人自号北郭生,喜欢在云水间游玩,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忆昔渡彭蠡,一棹夷犹桑落洲。 注释:回忆起过去渡江过彭蠡湖的景色,那时是在一片宁静的桑落洲上划船。 3. 桑落之洲清且泚,水光摇摇山靡靡。 注释:桑落洲的景色清新而又美丽,水面上波光粼粼,山峦起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4. 沤前直与银河通,日出风生见金鲤。 注释
【解析】 “病橐驼行”是全篇的标题。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作者当时因遭排挤而退居洛阳,在《病驼》一诗中自述其经历及心情状态:曾身经百战,负重千里,今却病弱不堪。诗人通过描写病驼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无奈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译文:西域紫驼高高耸立,只见骨骼不见肉峰。左顾右盼好像在乞求怜悯,欲走还停,又似有所畏惧。曾经背负过千斤重担,熟悉风向水势。如今只能长鸣踏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如下: 题朱九龄翠筠轩 有脚不踏东华尘,有眼不看长安春。 翛然天地至清气,多在丛篁流水滨。 注释: 1. 有脚不踏东华尘:意为诗人没有踏上繁华的长安城。 2. 有眼不看长安春:意为诗人没有看到长安的春天美景。 3. 翛然天地至清气:意为诗人感受到了天地间清新的空气。 4. 多在丛篁流水滨:意为诗人喜欢居住在竹林和溪水旁边。 5. 轩名翠筠俯空谷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龙舟竞渡的壮观场面,展现了人们对端午节的热爱和对屈原精神的传承。 译文: 小船像飞雁一样在水面上翱翔,大船如火龙般勇猛向前。 船头有翠绿色的羽毛舞蹈,船尾彩旗飘扬。 水师们跳跃在波浪中矫健如虎,仿佛是河神冯夷来击鼓助阵。 他们奔走在前,忽隐忽现,仿佛银山被踩踏,激起飞雨。 船上传来悠扬的歌声,声势浩大如同云霄之上。 即使醉得不省人事,也不怕河伯发怒。 撇开波涛,快速划桨
【诗句释义】 1. 妾本良家女,嫁为荡子妻。 - 良家女儿:指出身于好家庭的女子。 - 荡子:这里指的是丈夫或夫君,因为其行为不端,常被用来代指负心人。 - 妻:已婚女子的称呼。 2. 荡子远从军,戍北又征西。 - 远从军:丈夫被征召前往远方作战。 - 戍北又征西:丈夫被派往北方和西方去驻守或征战。 3. 井梧叶黄秋露白,络纬悲啼玉阶侧。 - 井梧叶黄:井边的梧桐树叶子变黄了。 - 秋露白
【诗句释义】 采莲曲:一种古代诗歌体裁,多写歌女在湖上采莲的情态。 彩云满湖莲叶多,佳人荡舟湖上歌。 彩云满湖:形容荷花盛开,像彩云一样美丽。 莲叶多:莲花茂盛,荷叶众多。 佳人:美丽的女子。 荡舟:划船。 湖上歌:在湖面上唱歌。 盈盈玉腕卷香罗:美丽的女子手腕纤细,衣袖如玉,轻轻挽起。 盈盈:指女子身材苗条、匀称。 玉腕:比喻手美。 卷香罗:用香罗(一种质地细密的丝织品)做的手帕或袖子。
《寄江济川炼师》是元朝诗人许恕创作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松下柴扉近水开,雨馀秋径满青苔。 月明吹彻参差玉,定有仙人骑鹤来。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诗歌结构与主题: - 这首诗以“寄江济川炼师”为题,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想象中的仙人,表达了对炼师的敬仰和对其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画面,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 2. 关键词语释义与赏析: -
十年多难苦流离,乔木园林处处非。 注释:十年间国家经历了很多灾难困苦,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家园被毁,树木被砍。 关塞只今孤月在,江湖能得几人归。 注释:现在关塞只剩下孤零零的明月,而江湖上有多少人能够回归故土? 鸥边卜筑茅茨小,雨后开荒苜蓿肥。 注释:我在湖边搭建简陋的房屋,用草作为屋顶和墙壁,雨水过后我开垦荒地种上了苜蓿,苜蓿长得又肥又好。 送尔题诗空怅望,小楼乡思乱斜晖。 注释
【诗句释义】 己亥年,吴门午日(即端午) 梦中进入沧江,手持钓竿,醒来发现,自己已身处茫茫的世间。 榴花开遍雨洒孤城晓色之中,五月间梓树摇曳生风。 坐久了更觉得池阁遥远,愁绪深了更觉得苎袍宽了。 赏心亭下龙舟竞渡之时,何时才能乘船载酒去看。 【译文】 梦中我进入沧江,手握钓竿,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身在茫茫人世中。 石榴花盛开时,细雨落在孤城,清晨的景色显得格外清新。 五月里,梓树随风摇摆
次惠子及寄梅花韵 天平山下一枝梅,珍重山人远寄来。 还忆故园春烂漫,几株临水背城开。 注释: 1. 次惠子:即次韵。惠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庄子的弟子,擅长文辞。 2. 天平山: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西面,有“合肥第一峰”之称。 3. 一枝梅:指梅花树一树枝条上的一朵梅花。 4. 山人远寄:山人,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知己;远寄,意为远方寄来。 5. 故园:故乡、旧家。 6. 烂漫:盛开的样子。 7. 几株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 乙巳元日折梅(其一) 徐孺宅前梅乱开,红红白白映苍苔。 江南倦客初相见,分得春光一半来。 【注释】 ①“乙已元日”:指农历新年正月初一。 ②“徐孺”:指徐稚(字孺,豫章南昌人)。三国时期隐士,汉末至三国时,隐居在今江西南昌市南郊的东林寺中,世称“徐孺先生”。 ③“苍苔”:青绿色的苔藓
【注释】:黄葵(1):一种植物,花呈黄色。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的首句“浅白深红映草堂”,是写黄花在绿草中显得十分显眼。次句“秋来一种似鹅黄”,则是说秋天来了,黄花的颜色由浅白变为深红,但颜色仍然像鹅黄一样鲜艳。第三句“野人心迹从来素”,说的是自己虽然身处草堂之中,却心迹不染尘俗。第四句“最爱风流学道妆”,则是说自己最喜爱那种风雅的道家装束,也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道士的“道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