衮衮晴云塞要津,终闻圣主用儒臣。
蜀都文物来西汉,奎阁图书近北辰。
此日赐冠簪獬豸,暮年留像画麒麟。
极知风俗须扬激,肯使贤才但隐沦。
【注释】
1.衮衮:众多。晴云:指朝霞,这里代指朝廷。塞要津:驻守边关的重要关口。终闻:最后听到。圣主:圣明的君主。用儒臣:任用儒臣,即重用儒士。
2.蜀都:指成都。文物:文化、文物。西汉:汉朝,这里指南宋时期。奎阁:奎星阁,古代供奉魁星的阁楼。图书:藏书,这里指书卷。北辰:北极星,古人认为天之四极有四神镇守,其中一神名北辰,又称北极星。
3.此日:指今天。赐冠簪獬豸(xiè zhì):皇帝赐给赵仲礼御史的冠和簪上都饰有獬豸图案,表示他能像獬豸那样不畏邪恶。暮年:晚年。留像画麒麟:赵仲礼晚年画的麒麟肖像。
4.极知:深知。风俗:民俗、民风。扬激:发扬激浊扬清的政治主张。肯:岂肯,怎会。使贤才:让贤才发挥才能。但:只是,仅仅是。隐沦:埋没,不得升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好友赵仲礼时所写。赵仲礼为御史台侍御史,因弹劾权贵而受牵连,被贬到四川任职。此诗是诗人在成都送别他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赵仲礼的关心及对他的勉励之意。
首联“衮衮晴云塞要津,终闻圣主用儒臣”。这是诗人在成都送别赵仲礼时的感慨。“衮衮”形容晴空万里的天空中云气蒸腾,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塞要津”则是指守卫边疆的关键要塞,意味着国家安定繁荣的重要保障。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预期。最后一句“终闻圣主用儒臣”,则是诗人对赵仲礼的赞美之词,意思是最终听说朝廷重用了儒家学者。
颔联“蜀都文物来西汉,奎阁图书近北辰”。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赵仲礼的赞扬之词。“蜀都”指的是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中心城市,也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诗人说“文物”来自蜀都,意味着赵仲礼的才华和学识是从这片土地中汲取而来的。接着,诗人又以“奎阁图书”来形容赵仲礼的学识渊博,意指他能够像古代的奎星阁中的图书一样,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学问。最后一句“近北辰”,则表明赵仲礼的学识与北斗星北极星一样高远。
颈联“此日赐冠簪獬豸,暮年留像画麒麟”。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赵仲礼未来的美好祝愿。“此日”指的是今天或此刻,诗人借此表达对朋友的祝福;“暮年”则是指晚年,这里指赵仲礼已经老了。诗人说“赐冠簪獬豸”是指皇帝赏赐给他冠和簪上都有獬豸(一种传说中能辨别是非的神物)的装饰,意味着他能够像獬豸一样公正无私地行使自己的权力;“留像画麒麟”则是说他晚年留下的肖像画上有麒麟的形象,意味着他有勇有谋、威武不屈的品质。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与祝福,又体现了他对朋友品行和才能的认可与赞扬。
尾联“极知风俗须扬激,肯使贤才但隐沦”。这是诗人对赵仲礼的期望和鼓励。“极知”是深知的意思,“风俗”指的是社会风气,即民间的习俗和习惯;“扬激”则是发扬激励的意思,意味着希望朋友能够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鼓舞他人。最后一句“肯使贤才但隐沦”则是说朋友不会让贤能的人埋没在黑暗之中而不被发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切期望和信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看法和态度。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