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相送意踌躇,别路秋生白羽车。
霜雪总看雕去疾,风烟那问雁来疏。
岭南斥堠愁烽燧,江左诛求畏简书。
白面少年空解事,绣衣行县定何如。
诗句解读
第1首
都门相送意踌躇,别路秋生白羽车。
都城门楼上的离别让人犹豫不决,分别的路上,秋风吹动着白色的车子。
译文
当我们在都门前挥手告别时,心中充满不舍和犹豫。而当车辆行驶在秋天的道路上,秋风中传来了车轮滚动的声音。
注释
- 都门:首都的城门。
- 踌躇:犹豫、迟疑。
- 别路:离别的道路。
- 秋生:秋天的景色映照在车辆上。
- 白羽车:白色的车子。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诗人通过描写都门相送的情景和离别路上的秋风,表达了对即将离去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的“白羽车”象征着离别,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句解读
第2首
霜雪总看雕去疾,风烟那问雁来疏。
总是关注霜雪如何雕刻大地,但也不关心风烟如何飘散。
译文
我们总是关注霜雪如何雕刻大地,却不再关心风烟如何消散。
注释
- 霜雪:指冬天的景象,如霜和雪。
- 雕去疾:形容霜雪如何雕刻大地的过程。
- 风烟:指烟雾或风尘。
- 那问:询问的意思。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思考。诗人通过观察霜雪的雕刻过程,感叹自然的神奇和无情。而对风烟的淡然处之,则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超然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诗句解读
第3首
岭南斥堠愁烽燧,江左诛求畏简书。
对于岭南的边关,我常常忧虑烽燧的战事;对于朝廷的诛求,我内心恐惧。
译文
我常常担忧岭南边疆的战争,害怕朝廷的征讨。
注释
- 斥堠:边境哨所,用于侦察敌情。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用的烽火台。
- 江左:今江苏地区,因地处长江下游而得名。
- 诛求:指朝廷的征调或索取。
- 简书:指公文。
赏析
此诗反映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争的恐惧。诗人通过描写边疆的烽火台和朝廷的征讨,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诗中的“岭南斥堠愁烽燧”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边疆烽火连天的紧张局面,而“江左诛求畏简书”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诗句解读
第4首
谢安别墅虫鸣里,王导新台鸟去前。
感谢谢安在新别墅里的宁静生活,羡慕王导在旧台前的悠闲时光。
译文
我非常感激谢安在新别墅里的宁静生活,羡慕他在旧台前的悠闲时光。
注释
- 谢安:东晋政治家、文学家,曾隐居于浙江会稽山阴的别墅。
- 新台:指新筑的台榭。
- 鸟去前:比喻人离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生活状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与谢安相比,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渴望。诗中的“鸟去前”暗喻人的离去,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悠闲时光的怀念和对现代忙碌生活的无奈。整首诗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句解读
第5首
草疏或依松影坐,哦诗应就竹阴题。
我在草疏的时候或许会依着松树的影子坐着,吟咏诗歌时也应该趁着竹荫下。
译文
我可能会坐在松树的影子下草拟奏折,吟咏诗歌时也应该找个凉爽的地方。
注释
- 草疏:起草奏章。
- 哦诗:吟咏诗歌。
- 应就竹阴题:趁着凉爽的竹林下吟咏诗歌。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草制奏章时的静谧感受以及在凉爽环境下吟咏诗歌的愉悦心情。通过描写松树影子和竹林,诗人营造出一个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整体来看,此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