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秋气满龙堆,为客偏惊节序催。
铁笛乍闻云外过,琼楼应傍月中开。
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来。
忽忆旧游今万里,天涯长见雁飞回。

岳阳中秋值安南贡使因怀旧游洞庭秋气满龙堆,为客偏惊节序催。

铁笛乍闻云外过,琼楼应傍月中开。

越裳重译三年至,溟海浮槎八月来。

忽忆旧游今万里,天涯长见雁飞回。

译文:

洞庭湖畔秋意浓,龙堆之上秋风起。我作为客人独自赏秋,内心感慨秋天的来临。听到远处传来的铁笛声,仿佛来自天边,让人惊喜不已。想到远方的琼楼玉宇,似乎在月光下悄然开启。三年前,越裳国用重译之礼送来礼物,而八月时,溟海之上有浮槎归来。突然想起过去的旧游,如今却已身处万里之外,只能遥望天空中的鸿雁,盼望它能带信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佳节的诗作,诗人以岳阳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回忆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首句“洞庭秋气满龙堆”,描绘了洞庭湖秋季的景象,龙堆指的是洞庭湖畔的高地。诗人作为客人独自赏秋,内心感慨秋天的来临,这种孤独感使得他对自然的美景产生了更深的共鸣。接着,“铁笛乍闻云外过”一句,诗人通过听到远处传来的铁笛声,感受到天地之间的联系,这也是一种对自然美的赞美。然后,“琼楼应傍月中开”,诗人想象着远方的琼楼在月光下悄然开启,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第三句“越裳重译三年至”,诗人提到了越裳国,这是一个遥远的国家,它用重译之礼送来礼物,表达了对国家的尊重和怀念。第四句“溟海浮槎八月来”则描述了浮槎从海上漂浮回来的情景,象征着远方的消息传递。最后一句“忽忆旧游今万里,天涯长见雁飞回”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的抒发,他虽然身处千里之外,但是仍然希望看到远方的雁群飞回,这种期待也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整首诗以秋日的自然景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于历史的回顾,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怀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