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孤城映水回,市中层构出尘开。
衡庐树入青天尽,章贡波翻白日来。
每曰陈登门有客,最传王粲赋多才。
阑干百尺应能借,乘兴谁同月下杯。
【注释】
高明楼:楼名。在今江西省上高县,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故居。江:指赣江。水回:江水环绕着楼阁。市中:指上高城内。层构:指楼台建筑。尘开:指楼阁掩映在云霞之中,如尘埃散开一般。衡庐:庐山,又名匡山。青天尽:形容庐山之高耸入云。章贡:即南丰(今属江西)。白日:太阳。每曰:常常。陈登门有客,最传王粲赋多才:指王勃曾游历上高,并作《滕王阁序》,赞美这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使上高名声大振。阑干:栏杆。应能借:意思是应该能凭栏远眺。乘兴:意谓趁着兴致好的时候。谁同月下杯:意谓谁与同赏明月。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抒发了对上高美景的喜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脉络分明,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人,尾联写景抒情。诗人以“高明楼”为切入点,由楼及城,又由城及人,进而写景抒情。首句写楼阁倒影于江中,次句写楼阁掩映在云霞之中,第三句写庐山之高耸入云,第四句写上高名声大振,最后一句写诗人登上楼阁凭栏远眺,尽情赏月饮酒。
首句中的“孤”和“映”两个关键词语是理解本诗的关键。“孤”,是形容词,表示孤单、单独的意思;“映”,则是动词,表示反射、映射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两个关键词语,把楼阁映照于江水的景观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这一句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楼阁赋予了生命,仿佛它在江水的怀抱中静静地等待着什么,让人不禁产生出一种宁静而又期待的感觉。
第二句中的“尘开”两字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的“尘”,既表示云雾,也暗指高楼大厦的遮蔽作用。诗人通过“尘开”这个词语,巧妙地表达了楼阁掩映在云霞之中的情景。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站在楼上所感受到的那种开阔、明亮之感。
第三句中的“衡庐树入青天尽”则是对上高美景的形象描绘。这里的“衡庐”,指的是庐山;“树入青天尽”则描绘了庐山之高耸入云的景象。这句诗不仅写出了庐山的巍峨壮观,而且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最后一句“乘兴谁同月下杯”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情景。这里的“乘兴”,意味着带着愉悦的心情去饮酒;“月下杯”则是古人饮酒时常用的器具。诗人用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想要与朋友们一起畅饮的愿望。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渴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上高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