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微茫尚带星,修蹊荦确断人行。
独支瘦竹身犹健,高入重云地忽平。
落月正当山缺处,细泉频作雨来声。
上方灯火青林曲,隐隐疏钟一再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上岩寺访一公》。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诗句释义
- “晓色微茫尚带星”:
- 晓色:清晨的天色,泛指黎明时分的天光。
- 微茫:模糊不清的样子。
- 尚带星:似乎还带有星星的光芒,即黎明时分天空中的星光。这里的“星”可能暗示着月亮还未完全落下,但已不再那么明亮。
- “修蹊荦确断人行”:
- 修蹊:修建的小路。
- 荦确:崎岖不平,形容道路高低不平,难以通行。
- 断人行:阻断了人们的行走,可能意味着这条路十分险峻,不适合行人通行。
- “独支瘦竹身犹健”:
- 独支:独立支撑。
- 瘦竹:形容竹子瘦弱、坚韧。
- 身犹健:虽然身体瘦弱,但依然强健。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坚强意志。
- “高入重云地忽平”:
- 高入重云:形容山峰非常高,仿佛要进入云端。
- 地忽平:地面突然变得平坦,可能是指山脚下的景色。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的山峰与突然变得平坦的山脚之间的对比景象。
- “落月正当山缺处”:
- 落月:指月亮正在下落的状态。
- 正当山缺处:形容月亮正好落在山的形状中。
- 这里运用了“山缺”一词来形容山的形状,使得月亮更加突出,增添了诗意。
- “细泉频作雨来声”:
- 细泉:细小的水泉。
- 频作雨来声:频繁地发出像下雨的声音。
- 这两句诗描绘了泉水在山涧中不断涌出的情景,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 “上方灯火青林曲”:
- 上方:此处可能指的是高处。
- 灯火:指山上的灯光。
- 青林曲:青色的树林中的曲折小道。
- 这两句诗描写了山上夜晚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感觉。
- “隐隐疏钟再鸣”:
- 隐隐:隐约可见。
- 疏钟再鸣:稀疏的钟声再次响起。
- 这两句诗描绘了寺庙中夜晚的钟声,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
译文
清晨的光线还带着星星的光芒,山路崎岖阻挡了人们的脚步。独自支撑着瘦弱的竹子,它依然强健如初,高耸入云的山峰忽然间变得平坦。当月亮正好落在山的形状中时,细泉不断涌出如同雨滴般的声音。远处山上的灯火在青翠的树林中若隐若现,隐约听到稀疏的钟声再次响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上岩寺周围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感受。通过对晨光、山路、竹子、山峰、月亮、泉水等元素的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诗人也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