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秧平,烟树远,村燕声喧,凫雁归来晚。自倚阑干舒困眼。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
饮先愁,吟又懒。几许闲情,百计难消遣。客路不如归梦短。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

【注释】

①“苏幕遮”:词牌名。

②绿秧平:形容秧苗长势茂盛。

③烟树远:指树木笼罩在薄雾之中。

④凫雁归来晚:指傍晚时分,水鸟归巢。

⑤倚阑干:靠在栏杆上。

⑥青得池塘满:形容葡萄长得十分茂盛,几乎把池塘都盖满了。

⑦饮先愁:喝一点酒就感到愁苦。

⑧吟又懒:吟诵诗词时却又显得懒散。

⑨客路:行旅之途。

⑩归梦短:回家的梦也很短,比喻回家的路太短。

⑪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更何况杜鹃鸟凄厉的叫声让人难以忍受,怎么能不让人悲痛欲绝啊!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景和抒发乡思的词,全词意境优美,感情真挚,细腻地描画了农村春天的景色和词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

起首两句“绿秧平,烟树远”,写春光明媚,一片宁静、美好的景象。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图画,为下文抒写乡思作了准备。第三句“村燕声喧”,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的傍晚,而燕子是人们熟悉的候鸟,它们的归来预示着天气转暖,正是农忙的季节。“村燕声喧”既与“绿秧平,烟树远”相呼应,也为下片的抒情作铺垫。“自倚阑干舒困眼”,由静到动,表现了词人此时的心情,他倚在栏杆上,舒展着困乏的双眼。“舒困眼”,既写出了词人因看到春天的美景而精神振奋,又暗示了他内心的惆怅和孤独。

“一架葡萄,青得池塘满”。词人的视线从远处的村庄移向了眼前的景物。这里所写是一幅“葡萄架高悬,绿叶葱茏,果实晶莹,似珠串连,如翡翠挂满枝头”的图景(见《广舆记》卷五八)。“葡萄”,本是一种蔓生植物,其藤攀附于架上或篱笆之间,结穗累累。词人以葡萄来代称家宅,则更觉亲切自然。此处“一架葡萄”当是指词人的家。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图画,而且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饮先愁,吟又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愁”,即愁绪,忧愁;“懒”,“懒散”之意,这里指心情烦闷、懒散。词人面对美艳迷人的春景却无心欣赏,而是愁绪满怀,懒散无力。“饮先愁”,说明饮酒不能解愁;“吟又懒”,说明吟诵诗词也是无用的。词人用“愁”、“懒”两字,将内心的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

“几许闲情,百计难消遣。”此二句承上启下,表明词人虽已厌倦了这种百无聊赖的生活,但却无法排遣这种闲愁。“闲情”,即闲愁,这里专指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难消遣”,说明这种闲愁无法消除,只能任其萦绕心头,令人苦恼不堪。

“客路不如归梦短,何况啼鹃,怎不教肠断!”最后两句,词人笔锋一转,以归梦作比,说归家的路途还不如梦中的归途短暂,更不用说听到杜鹃的哀鸣声,怎能不令人心碎了呢?杜鹃啼声悲切而凄楚,常用来寄托离人的哀思和对故乡的怀念。词人运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动人。全词以春景为线索,由实及虚,层层深入,使情感逐步深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