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阴满地草齐腰,官舍如僧更寂寥。
隙地风凉人牧马,长廊吏散昼鸣枭。
寸心谩切公家务,两耳惟听使客轺。
可是逢迎少蹉跌?
谤声载道骨形销。
题南雄府壁二律其一:
榕阴满地草齐腰,官舍如僧更寂寥。
译文:
榕树的阴凉洒满了大地,草地上的草都长到了腰部,官府的房屋就像一位出家人一样安静而孤独。在这片寂静的环境中,人们只能在空隙之地放牧马匹,长廊中官吏们散去后,白天也只听到枭鸟的鸣叫声。
赏析:
首联描绘了南雄府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特色,以榕树的阴凉和草地的茂盛,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官舍如僧更寂寥”则通过对比“僧人”的形象,进一步衬托出官府的冷清与无人问津的状态。
题南雄府壁二律其二:
隙地风凉人牧马,长廊吏散昼鸣枭。
寸心谩切公家务,两耳惟听使客轺。
可是逢迎少蹉跌?谤声载道骨形销。
注释:
隙地:指那些被树木或建筑物遮挡的小空地。
鸣枭:指鸟儿的叫声。
谩切:徒然、白白切。
两耳惟听:指只有耳朵能听到。
可是逢迎:意思是说,这样做是为了逢迎讨好。
蹉跌:比喻失败或失误。
谤声载道:意思是诽谤之声充满道路。
骨形销:意指身体瘦弱,形容因受打击而衰弱。
赏析:
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南雄府的日常生活景象。“隙地风凉人牧马”,描述了人们在缝隙中放牧的情景,以及“长廊吏散昼鸣枭”的场景,展现了衙门内官吏们在一天结束时的景象。同时,“寸心谩切公家务,两耳惟听使客轺”表达了诗人对公务的漠不关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感受。
《题南雄府壁二律》是清代诗人刘鹗的作品,通过对南雄府自然景色和官场生活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这首诗不仅描绘出了南雄府的美丽景观和繁忙生活,也揭示了官场的冷漠和腐败,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