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镇名藩压海滨,岂期四海涨烟尘?
丹心激烈宁辞老?
玉斧驱驰不为贫。
此际出师宜有表,向来馈饷岂无人?
勿容耿邓专前美,好遣皇家识汉臣。
【注释】
巨镇名藩压海滨,岂期四海涨烟尘:指东汉末年,董卓擅权后,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丹心激烈宁辞老?
玉斧驱驰不为贫:比喻有志之士即使年纪老了也毫不畏惧,仍要奋斗。
此际出师宜有表,向来馈饷岂无人:指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后,向朝廷报告胜利情况时说:“当绍军人在官渡时,粮食将尽,吾使曹洪据乌巢以待之;贼粮尽,夜烧其屯营,使与俱毁,尽收其辎重。”
勿容耿邓专前美,好遣皇家识汉臣:耿恭、耿射都是东汉初年的将领,他们忠于国家,坚守孤城,终于战胜敌人,保全了国家的疆土。“勿容”是说不能容忍这样的事,而应让皇帝了解他们的才能和忠诚。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在任北庭都护府副职期间所作的一组诗,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诗。
第一句“巨镇名藩压海滨”,描绘了当时边疆的形势。“巨镇”指的是强大的地方势力,“名藩”则是指声名显赫的地方藩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形势的担忧。
第二句“岂期四海涨烟尘”,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里的“四海”泛指全国各地,“烟尘”代表战争的混乱局面。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第三四句“丹心激烈宁辞老?玉斧驱驰不为贫”则是对作者自己的形象描绘。这里用“丹心激烈”来形容他的爱国之心,用“玉斧驱驰”来形容他的工作态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和坚持。
最后两句“此际出师宜有表,向来馈饷岂无人?”则是对当时情况的反思。这里用“出师”表示出征,用“馈饷”表示后勤保障。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看法,他认为战争中的胜利应该归功于军队和后勤的协同配合,而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形势的描写和对作者自身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战争的看法,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工作的热情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