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悟者清凉,背之热恼,多口明真诀。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
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

【注释】

天元教:佛教禅宗。显,指“明”。缘觉:佛教名词,指由缘生起的觉性。声闻:佛教名词,指从闻、思、修三学中证得圣果的人。悟者:指觉悟的人。了知诸相皆空:知道一切现象都是空无所有。万境一心:指一切境界都归为一体。现前孤觉:显现出一种孤独的感觉。寂寂圆明彻:寂静而圆满明朗的境界。太虚一体无别:宇宙万物都归于同一个虚空。

【赏析】

《大江东去》是南宋僧人释慧空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述大江东去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禅理的领悟和体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天元教显,正金莲朵朵,开遍时节。”

解释:在天元教的教义下,佛法如同盛开的莲花般绽放,处处都有佛性的存在。

赏析:这句诗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佛法无边的意境。莲花作为佛教的象征,代表着纯洁和清净,也象征着佛性的觉醒。这里用“朵朵”来形容佛教的普及和无处不在,进一步强调了佛法的普适性和影响力。

第二句:“士庶官僚咸仰奉,缘觉声闻心说。”

解释:无论是士人还是庶民,无论官员还是僧侣,都尊崇和信仰佛教。佛教徒们用心灵去体会佛陀的智慧和教诲。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佛教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它不仅影响了普通百姓的思想观念,也成为了官员和僧侣们的精神追求。佛教的智慧和教诲为人们提供了心灵的慰藉和人生的指导。

第三句:“悟者清凉,背之热恼,多口明真诀。”

解释:觉悟之人心灵清澈明亮,远离烦恼与困扰;他们口中讲述的真理是清晰明了的。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觉悟之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他们的心灵因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而变得清澈明亮,不再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同时,他们能够清晰地传达佛法的精髓,使听众受益匪浅。

第四句:“诸人着眼,照开千古心月。”

解释:众人的目光聚焦于此,开启千古以来的心门。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众人对佛法的关注和期待。他们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将佛法的光芒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照亮人们的心灵。同时,这也预示着佛教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传承和发展,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句:“了知诸相皆空,不生妄想,当体能消灭。”

解释:明白了世间万物都是空无所有的,就不会产生贪执和妄想;这样就能消除内心的烦恼和困扰。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佛教的核心教义——缘起性空。它教导人们要认识到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存在。这种观念有助于人们摆脱执着和贪欲,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宁静。

第六句:“境界真实无染著,种种抑绝分别。”

解释:真正的境界是纯净无暇、无染无执的。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佛教对纯净境界的追求。它认为只有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执着,才能真正体验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这种境界既不被外界的污染所染,也不对事物进行人为的划分和评价,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尚品质。

第七句:“万境一心,现前孤觉,寂寂圆明彻。”

解释:一切境界都汇聚于一念之中,显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明亮的觉性。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独特的修行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修行者的心灵超越了世俗的境界和束缚,达到了一种独立而清明的状态。这种觉性既不同于常人的感性体验,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性思考,而是以一种超脱和自在的方式存在于心中。

第八句:“净无可触,太虚一体无别。”

解释:洁净无物可以触摸得到,宇宙万物都是同一个虚空。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佛教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它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广阔、无始无终的空间,万物在其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种认识打破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固有观念,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本质。同时,它也强调了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和有限性,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