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生,飘零到茶醾,依然旧销魂。残春几许,风风雨雨,客里又黄昏。无奈一江烟雾,腥浪卷河豚。身世忽如叶,那自清浑。
莫厌悲歌笑语,奈天涯有梦,白发无根。怕相思别后,无字写回文。更月明洲渚,杜鹃声里,立向临分。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意思来分析即可。本诗前两句写“文字”二字的来历,后两句抒发对身世的感慨。全词上片写“文字”,下片抒写对“文字”的感悟。
“可怜生,飘零到茶醾,依然旧销魂。残春几许,风风雨雨,客里又黄昏。”这几句是说:可怜我啊,漂泊到荼蘼花盛开的时候,依旧像以前那样令人销魂地怀念着。残春时节,风风雨雨,我在客居之地,又到了黄昏时分。“荼蘼”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比喻青春易逝,这里指作者自己。“风风雨雨,客里又黄昏”写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苦楚。
“无奈一江烟雾,腥浪卷河豚。身世忽如叶,那自清浑。”这几句是说:无奈长江上雾气腾腾,腥风恶浪卷起河豚(一种鱼)来。人的命运忽如浮萍随风飘荡,哪里还有清浊之分!“河豚”代指人生短暂。“那自清浑”即“何处清浊”。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生命的看法,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无常、生死难料的认识。
“莫厌悲歌笑语,奈天涯有梦,白发无根。”“悲歌笑语”与“天涯有梦,白发无根”相对,前者是乐观的态度,后者则是悲观的态度。“悲歌笑语”与前面的“不堪回首”形成对照,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态。
“怕相思别后,无字写回文。”“回文”是指回环的文字,也就是将一个字顺读和倒读都一样的句子。“无字写回文”是说没有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的文字。这两句是说:害怕离别以后,没有用文字来表达我的情思。“无字写回文”,既写出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流露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更月明洲渚,杜鹃声里,立向临分。”“三生石”出自佛教故事,据说石上曾经刻着前世所种的红豆。相传唐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句。此处用来指代夫妻分别时的情景。“立向临分”,就是立于江边等待别离的意思。“三生石”与“杜鹃声里”,“无情对”,一个指夫妻分别时的伤感,一个指杜鹃啼血的声音,两个典故共同构成了一幅凄美的离愁别恨图。
“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这几句是说:三生石上有我们的约定,虽然相隔千里,但情缘却依然如此亲密。柴门之外的风景如此美丽,但我们的爱情却因为分离而变得如此遥远。
最后两句是总结全文,也是点睛之笔:“三生石,情缘千里,风月柴门”,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也寄托了作者对爱情的期待和憧憬。
【赏析】
本词作于作者南归途中经过长沙时所作。词人借写景抒情,寄寓了自己对人生、对爱情的深刻思考。
上阕开头以“可怜生”领起,“荼蘼”代指作者自己。词人感叹自己如同飘零的荼蘼花,漂泊不定。接着以“风风雨雨”、“客里又黄昏”四字,描写了自己客居他乡、颠沛流离的生活。其中,“风风雨雨”形容作者生活坎坷,颠沛流离;“客里又黄昏”则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漂泊异乡的凄凉心境。
过阕“无奈一江烟雾,腥浪卷河豚”,词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漂泊他乡的苦楚。“腥浪卷河豚”形象地表达了长江的汹涌澎湃和作者内心的惊恐不安。紧接着,词人用“身世忽如叶”和“那自清浑”两句,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其中,“那自清浑”既表明了词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其对人生苦难的无奈态度。
结尾处,“莫厌悲歌笑语,奈天涯有梦,白发无根”三句,词人运用反衬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其中,“悲歌笑语”既表现出了词人乐观的态度,又反映出其内心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而“白发无根”,则揭示了词人的无奈与悲凉。
整首词通过描绘自己漂泊他乡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词人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