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发孤舟客,风帆七里滩。
渔家江树晚,雁影水云寒。
乡近人情好,年丰老虑宽。
归舟真误矣,何事著儒冠。

【注释】

①过钓台:路过钓鱼的台子。 ②霜发孤舟客:指白发的游子,在孤舟上度过寒霜。 ③风帆七里滩:指乘风破浪,驶出七里长的滩头。 ④渔家江树晚:渔家的江边树木傍晚时的景象。 ⑤雁影水云寒:大雁的影子映在水上,使水天一色,显得寒冷。 ⑥乡近人情好:家乡的人民情意淳厚。 ⑦年丰老虑宽:丰收的年份里,老人可以放宽忧虑。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作者在旅途中经过钓鱼台,触景生情,想起自己漂泊在外,不能回家,想到家乡的人和事,想到年年丰收,而自己却只能空怀壮志,不禁感慨万分。

首句“霜发孤舟客”,是点明了时间——冬天,并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他头发已经白了,还在孤舟上度过寒霜,可见其飘泊无定、漂泊江湖之状了。“霜发”一词,不仅点明了时间,而且还烘托出了诗人的孤独与落寞。

第二句“风帆七里滩”,则写出了诗人的行程——乘船在长江七里滩上行进。诗人在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长江的七里滩比作“七里滩”,从而表现出诗人对长江的熟悉程度,也表现了他那种豪迈不羁的性格。

第三句“渔家江树晚”,则是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景象。江边的树上栖息着一群大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使水天一色,显得寒冷。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整个画面生动起来,富有诗意。

第四句“雁影水云寒”,进一步描绘了江上的景色。此时,江上的大雁已经飞远,但它们的影子却留在水面上,与水天一色,显得更加寒冷。这一句既表现出了诗人对江上的景色的喜爱之情,又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乡近人情好,年丰老虑宽”,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进一步抒发。诗人在异乡漂泊多年,一直无法回家,因此他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如今,他终于能够回到家乡了,看到家乡的人们如此热情好客,听到他们谈论的都是丰收的喜悦,这让诗人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他也为自己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而感到宽慰。

最后两句“归舟真误矣,何事著儒冠”,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的无奈感叹。尽管他已经回到了家乡,但是他却因为穿着儒士的帽子而显得格格不入。这里的“儒冠”指的是读书人所戴的帽子,象征着知识分子的身份。而“归舟”则是指诗人的船只。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了,但是却还穿着儒士的帽子,这与他的身份不符。因此,他感到十分无奈,甚至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

整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和对自己身份的困惑和无奈。同时,诗中的意境也十分优美,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