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试问钱塘事,冠盖都非旧日人。
尚喜西湖堪种菊,不知东海欲扬尘。
手题王粲《登楼赋》,头戴陶潜漉酒巾。
如此江山如此客,政须倾倒洞庭春。

申仲义,名不详,录事杭州。来时谈论慷慨风节可喜,于是作此以赠。

客来试问钱塘事,冠盖都非旧日人。

尚喜西湖堪种菊,不知东海欲扬尘。

手题王粲《登楼赋》,头戴陶潜漉酒巾。

如此江山如此客,政须倾倒洞庭春。

注释:

1.申仲义:名字,作者不详。录事,官名,掌管监察、纠察事务。钱塘:今浙江杭州市。

2.冠盖:指官吏的仪仗和车马。

3.堪:可以。

4.陶潜:东晋诗人,字子渊,号五柳先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通过赞美钱塘美景和抒发诗人情怀,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句“客来试问钱塘事”,直接引出了题目中的“钱塘”二字。钱塘是杭州的别称,这里借指杭州。诗人在客人到来之时,特意询问关于钱塘的事情,可见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颔联“冠盖都非旧日人”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杭州风貌。这里的“冠盖”指的是官员们戴的帽子和车马,而“非旧日人”则表示现在的官员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清廉正直了。这句诗通过对比过去的清廉官员和现在的腐败官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失望。

颈联“尚喜西湖堪种菊,不知东海欲扬尘”则是诗人对钱塘美景的赞美之词。这里的“西湖”指的是杭州西湖,而“种菊”则是诗人在这里欣赏菊花的意思。这句诗中,“尚喜”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和喜爱之意;而“不知”则表示诗人对于东海即将发生的灾难一无所知。这句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与东海即将发生灾变的事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之情。

尾联“手题王粲《登楼赋》,头戴陶潜漉酒巾”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嘲之词。这里的“王粲”、“陶潜”分别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文学家王粲、东晋诗人陶潜。这两句诗中,“手题”表示诗人亲自写下作品,而“头戴”则表示诗人头戴酒巾的形象。这句诗通过自我调侃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逃避之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钱塘美景的描绘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