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社酒可治聋,椑榼分来谢阿翁。
才士谩磨龟砚石,贵人多佩虎符铜。
人前出语羞称好,杯后为文错送穷。
连日昏昏如病蜮,不知春到楝花风。

诗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自和述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感慨。

  1.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曾闻社酒可治聋,椑榼分来谢阿翁。” (注释:曾经听说过社酒能治愈耳聋,我特地从朋友那里拿来了这些。)
  • “社酒”:指一种用粮食酿制的药酒。
  • “治聋”:治疗耳聋。
  • “椑榼”: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 “阿翁”:这里指作者的朋友或长辈。
  • “才士谩磨龟砚石,贵人多佩虎符铜。” (注释:那些有才华的人只是随便磨着龟形的砚台,权贵之人却常常佩戴着象征权威的虎形铜牌。)
  • “谩”:虚妄、徒然。
  • “才士”:有才能的人。
  • “龟砚石”:龟形的砚台,象征着文人雅致。
  • “贵人”:权贵之人。
  • “虎符铜”:象征权力和地位的虎形铜牌。
  • “人前出语羞称好,杯后为文错送穷。” (注释:在别人面前讲话总是不敢夸夸其谈,喝酒之后写文章却常常写得很糟很离谱。)
  • “人前出语”:在众人面前讲话。
  • “羞称好”:不敢夸耀自己的优点。
  • “杯后”:指饮酒之后。
  • “为文”:写文章。
  • “错送穷”:写得很差劲,像是在送走穷困潦倒。
  • “连日昏昏如病蜮,不知春到楝花风。” (注释:连日来精神不振,就像被毒虫所伤一般,春天来临却不知道楝树开花。)
  • “昏昏”:模糊不清,形容精神不振。
  • “病蜮”:被毒虫所伤,比喻精神萎靡不振。
  • “春到楝花风”:春天到了楝树开花的季节。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身份的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他既感叹自己的无力,又对生活的琐事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