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华阴人。显庆六年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皇太子舍奠,表豪俊,充崇文馆学士。后为婺州盈川令。卒。
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覆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
初,张说以《箴》赠盈川之行,戒其苛刻,至官,果以酷称。
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尝谓:”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耻王后,愧卢前,谦也。”有《盈川集》三十卷行于世。
杨炯
【人物简介】
杨炯,字令明(或作“盈川”),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华阴,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尤爱诗词,于高宗显庆四年(659年)举神童。他的一生充满了才华和争议,既有被赞誉的成就,也有因个性而受到的忌妒。
【诗作鉴赏】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战争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其中“心中自不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不满,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则展示了战场上的壮观场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胜利者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丰富,是杨炯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