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邻,字升之,范阳人。调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居太白山草阁,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家贫苦,贵宦时时供衣药,乃去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颍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
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着《五悲文》以自明。手足挛缓,不起行已十年,每春归秋至,云壑烟郊,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
遂自伤,作《释疾文》,有云:”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与亲属诀,自沉颍水。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行于世。
诗句翻译和注释
**1. ** 照邻,字升之,范阳人。调任邓王府典签,王爱重,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
- 解释: 卢照邻,字“升之”,是范阳人。他被任命为邓王府的典签,受到邓王府主人的高度重视,有人评价他说:“此人是我的相如。”
- 关键词解释:
- 范阳:指的是今天的河北省涿州市,古代的一个地名。
- 相如:是指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这里比喻卢照邻有才华且受到重视。
- 赏析: 卢照邻被邓王府的主人高度评价为“相如”,显示出其在当时文坛上的杰出地位。
**2. ** 后迁新都尉,婴病去官。居太白山草阁,得方士玄明膏饵之。会父丧,号恸,因呕,丹辄出,疾愈甚。
解释: 后来卢照邻担任了新都尉的职位,但不久因病辞去。他在太白山上建造了草屋,服用了道士玄明提供的药丸。在他父亲去世时,他哀痛过度,呕吐不止,但药丸使得他康复了。
关键词解释:
新都尉:指在唐朝的一种官职,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太白山:位于今天陕西省眉县东南的横渠镇境内,是道教圣地之一,也是卢照邻隐居的地方。
方士:是指修炼道术、寻求长生不老的人。
玄明膏:一种传说中的灵丹妙药,据说能治愈疾病。
赏析: 这段描述展现了卢照邻在政治仕途不顺后,选择隐逸山林,与家人共度余生的宁静生活。他的健康状况虽然不佳,但他依然积极面对生活,并保持乐观的态度。
**3. ** 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着《五悲文》以自明。手足挛缓,不起行已十年,每春归秋至,云壑烟郊,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
解释: 他认为自己处于唐太宗时期还是一名官吏,而自己却成为了一个读书人;武则天崇尚法治,而他则追求道家的思想;后来武则天封赏嵩山,多次聘请贤才,但他已被废黜;他还写了《五悲文》来证明自己。因为身体残疾无法行动,已经十年未能外出。每到春天回来秋天到来时,他总喜欢到外面看看美丽的风景,然后回到自己的草庐里,静静地看着外面的景色。
关键词解释:
高宗:指唐太宗李世民。
武后:指武则天。
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是中国四大古刹之一。
赏析: 这个部分反映了卢照邻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尽管身处逆境,他仍保持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 遂自伤,作《释疾文》,有云:”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与亲属诀,自沉颍水。有诗文二十卷及《幽忧子》三卷行于世。
解释: 卢照邻因此感到悲伤,写下了《释疾文》。文中说道:“覆焘虽广,但终究不能容纳我;亭育虽繁,但我的恩情也已经消逝了。”他与亲属告别,选择了投颍水自尽。他留下了二十卷的诗文和三卷的《幽忧子》流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释疾文:指他写的文章名,表达了他的悲观和无奈。
与亲属诀:表示告别亲人,表达决绝之情。
投颍水自尽:指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诗文:指他所创作的诗歌和文章。
《幽忧子》:是他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
行于世:意思是流传至今或广为传播。
赏析: 这段文字展示了卢照邻晚年的生活困境以及他对生活的绝望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充满情感、思考深刻的诗人。他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唐代文化的一段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