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延陵人。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工为诗。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有诗一卷,行世。
夫人之于学,苦心难;既苦心,成业难;成业者获名不朽,兼父子兄弟间尤难。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温庭筠、温宪;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芝兰继芳,重难改于父道;骚雅接响,庶不慊于祖风。四难之间,挥麈之际,亦可以为美谈矣。
诗句:
1 融,延陵人。 (包融,延陵人。)
- [延陵]:指春秋时期吴国的延陵邑,是吴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吴国或吴地。
- [人]:指人名,此处应为包融。
- 开元间仕历大理司直。 (开元年间,包融担任大理寺的司直。)
- [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年—741年)。
- [仕历]:从事官职,历任不同的职位。
- [大理司直]:大理寺的官员,主管司法审判。
- 与参军殷遥、孟浩然交厚。 (和参军殷遥、诗人孟浩然关系亲密。)
- [交厚]:交情深厚。
- [参军]:古代的一种官名,负责军事事务。
- 工为诗。 (擅长写诗。)
- [工]:熟练、擅长。
- 二子何、佶,纵声雅道,齐名当时,号”三包”。 (他有两个儿子何、佶,都以声音优美和高雅著称,在当时与父亲并称“三包”。)
- [何、佶]:包融的儿子,名字不详,但在这里被用来代指包融及其家族。
- [纵声雅道]:声音美妙优雅。
- [齐名当时]:在当时与他们的名字齐名。
- [三包]:用来形容父子三人都非常优秀。
- 有诗一卷,行世。 (有一卷诗作流传于世。)
- [诗卷]:诗歌合集,一卷。
- [行世]:传于世人,流行于世。
译文:
包融,来自延陵,在开元年间曾担任大理寺的司直。他与参军殷遥和诗人孟浩然关系密切,擅长写诗。他的两个儿子何、佶也以其优美的歌声和高雅的风格而闻名,在当时与父亲并称为“三包”。他们有一首诗作流传于世。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包融家族在唐代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通过描述包融的个人生活和他们的儿子们的艺术才华,诗人展示了一个充满才艺和友谊的家庭形象。这种家庭的和谐和艺术的传承对于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