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笙歌上小楼。
西风帘幕卷清秋。
绿醅轻泛红萸好,黄菊羞簪白发稠。
今古恨,去悠悠。
无情汾水自西流。
淡烟衰草斜阳外,并作登临一段愁。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送别词。以下是逐句的翻译:

点检笙歌上小楼。
西风帘幕卷清秋。绿醅轻泛红萸好,黄菊羞簪白发稠。
今古恨,去悠悠。无情汾水自西流。淡烟衰草斜阳外,并作登临一段愁。

注释:

  1. 点检:检查。此处指整理行装准备出发。
  2. 笙歌:古代乐器名,此处借指音乐歌舞。
  3. 小楼:低矮的楼阁。
  4. 西风:秋季的主风向,从西方吹来。
  5. 帘幕:窗帘和帐幔。
  6. 清秋:秋天,这里指秋天的风景。
  7. 绿醅(pēi):绿色的酒,这里可能指的是葡萄酒或绿色植物制成的饮料。
  8. 红萸(yú):红色的酸枣子,也被称为木香、木馒头等,是一种果实。
  9. 黄菊:黄色的菊花。
  10. 白发稠(cóu):形容头发稀疏,白发多。
  11. 今古恨:表示对过去的怨恨和对未来的忧虑。
  12. 去悠悠:离别之情深沉而长久。
  13. 汾水: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山西境内,发源于吕梁山南端。
  14. 淡烟:淡淡的烟雾或薄雾。
  15. 衰草:枯萎的草地。
  16. 斜阳外:在夕阳下。

赏析:
这首《鹧鸪天》表达了作者在秋天分别时的情感。晏殊的词通常以清新脱俗、含蓄典雅著称,这首词也不例外。

开头两句“点检笙歌上小楼。西风帘幕卷清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点检行装准备出发,登上小楼,秋风轻轻吹动帘幕。这里的“清秋”不仅指季节,也暗喻人生的悲凉和感慨。

接着“绿醅轻泛红萸好,黄菊羞簪白发稠”,通过色彩和景物的变化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绿醅和红萸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黄菊的凋零却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白发的增多,更增添了岁月带来的沧桑感。

“今古恨,去悠悠。无情汾水自西流。”这三句反映了词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汾水的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无法挽留。这种对比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淡烟衰草斜阳外,并作登临一段愁”,则是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愁情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斜阳下的淡烟和衰草,共同构成了一幅令人心碎的景象,而这一切又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愁苦。

这首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宋代诗词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