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云不卷水晶寒,芝草年深湿未干。
翠壁悬冰鸣剑佩,朱丝穿露织琅玕。
夕阳倒影鲛绡薄,春雨添流瀑布宽。
我欲寻真问丹诀,凭谁传简借青鸾。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水帘洞,以写炼丹之事。全诗四联八句,每联两句,押仄韵。
前两联描写了水帘洞的幽静景色:
第一联“秋云不卷水晶寒,芝草年深湿未干”,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致,秋云没有卷起,像水晶般透明;芝草已经生长很多年了,还是湿润而未干。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水帘洞周围的自然风光,表现了作者对水帘洞的赞美之情。
第二联“翠壁悬冰鸣剑佩,朱丝穿露织琅玕”中,“翠壁悬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帘洞周围的山壁,仿佛是挂着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朱丝穿露织琅玕”则进一步描绘了水帘洞周围的景色,如同一位女子穿着绫罗绸缎,在月光下织着精美的丝绸。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水帘洞周围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三联“夕阳倒影鲛绡薄,春雨添流瀑布宽”中,“夕阳倒影”指的是夕阳映照在水中的景象。“鲛绡”是一种珍贵的丝织品,这里指水中的影子。“春雨添流瀑布宽”则是说春雨过后,瀑布水流变得更加宽阔。这里的“倒影”和“添流”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和春雨对水帘洞周围景色的影响,使得水帘洞周围的景色更加优美。
第四联“我欲寻真问丹诀,凭谁传简借青鸾”中,“我欲寻真问丹诀”表达了作者想要寻找真正的仙丹秘诀的愿望。“凭谁传简”则是希望有人能够传递这些仙丹秘诀给作者。这里的“丹诀”指的是炼制仙丹的方法或技巧。“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人。整首诗通过描写水帘洞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炼丹之事的追求。
【赏析】
此为题咏水帘洞之作。水帘洞乃神话中的蓬莱三岛之一,位于海中的蓬莱山上,传说为吕洞宾修炼之地,故名。诗中虽无仙境之实感,但想象丰富,寓意深远。
第一联“秋云不卷水晶寒,芝草年深湿未干”,“秋云”点明季节,“水晶寒”形容水帘洞外的秋云洁白如水晶,给人一种高远清冷的感觉,同时暗示水帘洞内环境幽静神秘。“芝草年深湿未干”则描绘了水帘洞外的自然景观,长年累月的芝草仍然湿润未干,体现了一种岁月沧桑之感。
第二联“翠壁悬冰鸣剑佩,朱丝穿露织琅玕”,“翠壁悬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帘洞周围的山壁,仿佛是挂着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块。“朱丝穿露织琅玕”则进一步描绘了水帘洞周围的景色,如同一位女子穿着绫罗绸缎,在月光下织着精美的丝绸。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水帘洞周围的自然景观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三联“夕阳倒影鲛绡薄,春雨添流瀑布宽”,“夕阳倒影”指的是夕阳映照在水中的景象。“鲛绡”是一种珍贵的丝织品,这里指水中的影子。“春雨添流瀑布宽”则是说春雨过后,瀑布水流变得更加宽阔。这里的“倒影”和“添流”两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夕阳和春雨对水帘洞周围景色的影响,使得水帘洞周围的景色更加优美。
第四联“我欲寻真问丹诀,凭谁传简借青鸾”,“我欲寻真问丹诀”表达了作者想要寻找真正的仙丹秘诀的愿望。“凭谁传简”则是希望有人能够传递这些仙丹秘诀给作者。这里的“丹诀”指的是炼制仙丹的方法或技巧。“青鸾”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这里代指作者所要寻找的人。整首诗通过描写水帘洞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炼丹之事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水帘洞周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仙境的向往和对于炼丹之事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