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违双阙,天书下百蛮。
雨蒸归日路,云合去时山。
岭表兵犹动,滦阳驾未还。
安边数策在,不得犯龙颜。

【注释】

六月二十八日至京:六月二十四日,皇帝到京师。双阙:皇宫中的门楼。天书:《尚书》中称“皇之上帝”,指皇帝。百蛮:泛指各地少数民族。雨蒸归日路:指归途经过的雨雾迷漫的道路。云合去时山:指离去时云雾缭绕的山峰。岭表:广东、广西一带。兵犹动:战争还在继续进行。滦阳驾:唐玄宗在位时的年号。安边数策:指安定边境的策略。犯龙颜:触犯皇帝。龙颜:皇帝的面部表情,比喻皇帝。

【赏析】

此诗作于开元三年(715),当时诗人从江陵被贬为岳州刺史,途经韶州赴任。这首诗是诗人途中所作。

首联“使节违双阙,天书下百蛮”,写诗人在韶州与朝廷失之交臂。诗人因事得罪而谪居江陵,本应赴韶州就任,却因途中遇阻,未能成行。这两句是说,诗人奉旨出使,却误投了韶州,而朝廷的圣旨却已到达百蛮之地。“违双阙”即失职,“天书”即皇帝的命令,“百蛮”即边远的少数民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遭贬谪而对朝廷失望的心情。

颔联“雨蒸归日路,云合去时山”,描写了诗人途中的艰难行程。“雨蒸”、“云合”都是形容旅途的艰辛。“归日路”指归途,“去时山”指去往的地方。这两句通过夸张手法,把诗人在旅途中艰难的跋涉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上的动荡不安。

颈联“岭表兵犹动,滦阳驾未还”,写诗人在途中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动荡。“岭表”指岭南地区,“兵犹动”即战争还没有平息。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乱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尾联“安边数策在,不得犯龙颜”,是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对国家未来的祝愿。“安边”即安定边疆,“数策”即策略,“犯龙颜”即触犯皇帝。这两句是说,虽然诗人有治理边疆的策略,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不公。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和所见所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和政治环境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它反映了唐代初期政治上的不稳定和社会上的动荡不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