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山晓发暮流泉,东院岩隈有爨烟。
供佛双池荷叶小,乃知兹地不宜莲。
【注】凌山:指临山。晓发暮流泉:清晨出发,傍晚到流泉院。岩隈:岩石边沿。爨(cuan)烟:做饭时火的烟气。双池:两个池子。乃知兹地不宜莲:才知道这里不适宜种莲花。
译文:清晨从山上出发,傍晚到达流泉院,院中岩石边的烟火袅袅升起。供佛的池塘里荷叶很小,这才知道这里不适合种莲花。
赏析: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临山,傍晚时分到达了流泉院。诗人看到这里的环境幽静宜人,于是决定在这里小憩一下。但是当他看到院中的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个地方并不适合养莲。
首句“凌山晓发暮流泉”,写出了诗人早晨出发,傍晚到达流泉院的情景。这里的“凌山”,既指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暗含着诗人对于自己此行的目的有着明确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次句“东院岩隈有爨(cuan)烟”,则是对流泉院的具体描绘。这里的“岩隈”,指的是岩石边的弯曲处;“爨烟”,则是指做饭时火炉的烟气。这两个词语,共同勾勒出流泉院宁静、幽雅的氛围。
后两句则是对诗题“宿流泉院”的具体展开。“供佛双池荷叶小”,是诗人对流泉院内的供佛池塘的描述。这里的“双池”,既是指两个并列的池塘,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荷叶小”,则是对池塘中荷花的一种形象的描绘。而“乃知兹地不宜莲”,则是诗人对前两句的进一步的升华。这里的关键词是“不宜莲”,它既是对流泉院环境的肯定,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宁静、幽雅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流泉院的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这个场景的描写,也表达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看法,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