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东门外一沾巾,别恨千重总未伸。
自古难酬知已遇,只今谁是报恩人。
即教寥落江湖日,转识安危社稷身。
渭水不须劳梦卜,已从高阁画麒麟。
诗句注释与赏析:
上东门外一沾巾,别恨千重总未伸: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东门外送别朱大司空的情景,泪水湿透了衣襟却无法消除深深的离愁。”沾巾”是古代送别的礼节,泪水洒在手帕上。这里的”别恨千重”表示诗人对分别的深切哀伤,而”总未伸”则表达了这种哀伤难以言表,无法释怀的情感。
自古难酬知已遇,只今谁是报恩人: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知己的渴望和对报恩人的寻找。自古以来,找到一个能够理解并支持自己的朋友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现在又能找到一个愿意回报这份友谊的人更是难上加难。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关系中的真诚和回报的渴望和无奈。
即教寥落江湖日,转识安危社稷身: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江湖之中,也要关注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即教寥落”意味着即使生活孤单、漂泊无依,也要关心国家的大事。”转识安危社稷身”则表示通过这些经历,诗人更加意识到作为国家一份子的责任和担当。
渭水不须劳梦卜,已从高阁画麒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渭水不须劳梦卜”意味着不需要通过梦境来占卜未来,因为现实已经足够清晰明确。”已从高阁画麒麟”则表示诗人相信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就像画麒麟一样。
译文:
奉寄朱大司空老师
在上东门外我为你流泪,离别的伤感深如海,但我对你的思念从未停止过。自古以来,找到能互相理解的朋友都很难,现在又有谁能像你那样对我报以恩情呢?即使我们各在天涯,我也始终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渭水之畔无需再为我忧虑未来的命运,我已经准备好迎接挑战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朱大司空老师的深厚情感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人用泪湿的巾子象征了离别的悲伤。第二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能回报这份友谊的人的渴望。第三句强调了即使在动荡的环境中,也要关注国家的安危。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报效国家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国家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