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约勒东君去。枝上晓声寒杜宇。柔绿犹能抵死留,妖红不解逡巡住。
灞陵一阵飘香雨。宛转玉骢蹄下土。记他含涩拆苞时,总有千金无赎处。
木兰花·其一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词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深情厚意。以下是对这首词的具体分析:
- 作者简介:
- 宋•欧阳修《木兰花·其一》是宋朝时期的作品,作者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以及改革家,其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词风清新自然,善于表达深沉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 原文及翻译:
- 原文:
轻罗小扇碧玉柄,举袖欲开还闭。
秋已暮,添衣时候隔年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译文:
她轻轻挥动着一把碧绿色的小扇子,手腕纤细,玉柄清凉透明。她展开袖子准备去拿那把扇子,但突然又合上了手臂。秋天已经来临,而她需要增添衣物的季节也即将到来,却不知相隔一年之后才能再次相见。问她能有多少愁思?这愁情就像一条向东奔流的江水一样无边无际。
- 诗句注释:
- 轻罗小扇:轻罗是一种薄而透明的丝织品,小扇指的是扇子,通常用来扇风或者驱热。这里指女子手中拿着的小扇子,可能是夏天使用的。
- 碧玉柄:柄指的是扇子手柄,通常用玉石制作,因为玉石质地坚硬、色泽温润,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这里说柄是“碧玉”,形容柄的颜色为绿色,可能是因为玉石本身带有绿色或经过染色处理而成。
- 问君能有几多愁: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 / 子夜吴歌·秋歌》,原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里的“君”指的是女子所思念的人,她询问他心中究竟有多少愁苦。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一句比喻句,将愁情比作一条向东流淌的江水。春天的江水清澈透明,流动不息,象征着无穷无尽的忧愁和哀伤。这句话表达了女子对男子深深的思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
- 关键词解析:
- 轻罗小扇:轻罗和小扇都是古代女性常用的物品,它们不仅实用,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 碧玉柄:碧玉是古代贵族常用的装饰物,象征着高贵和纯洁,柄则是手执之物,二者结合体现了一种优雅的气质。
- 问君能有几多愁:这句表达了女子对男子的深情和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忧虑和不确定感。这种情感既真实又复杂,充满了人性的细腻描绘。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诗采用了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得整首词更加生动形象。江水东流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寓意着无论多么强烈的情感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或消散。
- 写作背景:
- 此词作于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欧阳修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主簿。这首词反映了他在贬谪期间内心的苦闷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木兰花·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男女情爱的优美词章,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深刻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