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籍成衰老。唯馀此、数茎瘦骨,随风颠倒。满目江山无熟处,一曲林峦新造。何敢望、松萦竹抱。新绿半畦荒径侧,怕萋萋、仍是黏天草。钁头在,还须扫。
东墙幸有冰轮好。到秋来、暖雪生眉,琼浆灌脑。人道森寒清彻髓,也是龟毛蛇爪。总拚与、寒灰冷灶。万顷烟岚窗纸暗,恰昏昏、𪖙睡忘寅卯。阿鼻狱,蓬箂岛。
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第一句
“狼籍成衰老。”
- 狼籍: 形容事物零散、混乱无序的样子。
- 成衰老: 表明岁月已将诗人带入老年,形象地描述了其生活状况的凌乱不堪。
第二句
“唯馀此、数茎瘦骨,随风颠倒。”
- 这里的“数茎”指稀疏的几根骨头,暗示了诗人身体消瘦。
- “风吹”和“颠倒”表达了诗人在风中摇晃、站立不稳的状态,进一步描绘了其身体状况的衰弱。
第三句
“满目江山无熟处,一曲林峦新造。”
- 无熟处: 指没有熟悉的地方,表示对当前环境的不适应或厌倦。
- 一曲林峦新造: 可能指的是新的森林或山丘,但与上文“无熟处”形成对比,强调了环境的变化和陌生感。
第四句
“何敢望、松萦竹抱。”
-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环绕、竹子围绕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五句
“新绿半畦荒径侧,怕萋萋、仍是黏天草。”
- 新绿: 指刚长出的嫩绿色植物,这里可能是指新生的草地或小草。
- 荒径侧: 表明这是一条荒凉的道路旁。
- 萋萋、仍是黏天草: 描述了野草生长的情况,可能暗示了诗人对此的无奈或厌恶。
第六句
“钁头在,还须扫。”
- 这里的“钁头”指的是农具,可能是犁或其他耕作工具。
- 还须扫: 意味着虽然有劳动的工具在手,但仍然需要清扫,暗示了尽管努力工作,仍无法改变现状。
第七句
“东墙幸有冰轮好。到秋来、暖雪生眉,琼浆灌脑。”
- 东墙: 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某个角落或是他的书房。
- 冰轮: 指月亮,常用来形容月光皎洁。
- 秋来、暖雪生眉,琼浆灌脑: 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暖雪和清凉的饮料(可能是指酒)给诗人带来了舒适和愉悦。
第八句
“人道森寒清彻髓,也是龟毛蛇爪。”
- 人道: 通常指人们的看法或观点。
- 森寒清彻髓: 描述了极端寒冷的环境,感觉冷气直达骨髓。
- 龟毛蛇爪: 用来形容极细小的毛发或爪痕,这里可能是比喻环境的恶劣或人的孤独。
第九句
“总拚与、寒灰冷灶。”
- 总拚与: 表示无论如何都难以摆脱这种境况。
- 寒灰冷灶: 可能是指寒冷的火炉或灶台,象征着生活的艰辛和冷漠。
第十句
“万顷烟岚窗纸暗,恰昏昏、𪖌睡忘寅卯。”
- 万顷烟岚: 形容广阔的山野间弥漫着烟雾。
- 窗纸暗: 窗户上的纸被烟雾熏黑看不清外面的景象。
- 𪖌睡忘寅卯: 描述了由于长时间的劳累和困顿,诗人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可能在梦中也未能休息。
第十一句
“阿鼻狱,蓬箂岛。”
- 阿鼻狱: 佛教语,意为最深层的痛苦地狱。
- 蓬箂岛: 这里可能是比喻一个孤立无助的地方或状态。
注释: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传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现状的感慨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感受的描述,诗人展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诗中的“狼籍”、“新绿”、“荒径”等词语,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感受。而“寒灰冷灶”则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艰苦生活的态度和对现实的抗争。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过去的追忆和个人境遇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