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吴山敛雾苍,平桡十里下横塘。
弄春草色偏宜远,绕竹溪流不觉长。
一坞人烟自花柳,千畦麦菜间青黄。
不因出郭供人事,负却风光二月强。

【注释】

吴山:指今江苏南京一带的山。敛雾苍:收敛云雾,使天空显得苍茫而阴沉。

弄春草色偏宜远:意思是说,春天的景色,尤其适合远处观赏。

一坞(yu du)人烟:指村落。坞:小山坡,这里指村庄。

间青黄:指麦子和油菜花开时。

负:承担。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乾道七年(1171年)春天在建康(今南京)作的。当时诗人任司农寺主簿,正因事出建康城郊,因此有“不因出郭”之语,但诗中并没有直接写他出郭之事。从诗的内容看,诗人是在游春赏景中,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四句,每句都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首句写日出时分,阳光照耀下,吴山的雾气逐渐散去,一片明朗的天空展现在眼前。这一句既写出了日出的景色,又为后两句进一步描绘景物作了铺垫。

第二句写舟行江面所见。诗人乘着小船,沿着江水缓缓前行,沿途所见之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十里之外,便是横塘,这里的水清可见底,岸上花柳相间,春意盎然。这一景象与上一句中的雾气散尽,晴空如洗的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三句写春日里人们喜爱的景色。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喜爱的季节。此时,春草翠绿,花儿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诗人用“偏宜远”来形容春草的颜色,既表现了其色彩鲜艳、引人注目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此外,还暗含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享受大自然的向往。

第四句写乡村景色。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了一个村落附近。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坞人家,炊烟袅袅;还有一片片的菜地,麦浪翻滚,油菜花金黄一片。这一景象既体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美好,也展现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尾联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虽然自己没有因为外出游玩而耽误了公务,但却错过了欣赏自然美景的好时机。这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珍惜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